买房还是租房,是令很多人纠结的问题。南京工业大学的一项研究课题调查了北京、上海、南京、苏州、盐城等10个城市居民的租买意愿,发现这些城市倾向于买房的居民远多于倾向于租房的居民,意愿买房的居民所占比例均大于71%。调查称,比如,影响南京居民选择“租”和“买”的主要因素,排在第一位的是户籍、其次是教育资源、然后是房屋价格,小区品质、房屋品质、归属感、稳定感等因素则相对靠后。
研究显示,整体来看,10个城市意愿买房的居民所占比例均大于71%,其中上海比例最低,为71.6%,安阳比例最高,达89.3%。南京愿意买房的人占8成,2成居民选择租房。
小王(化名)在南京一家企业工作,他已经贷款在江北购置了一套近90平米的住房,当时房价大概在1.6万元左右。小王跟记者算了笔账,首付43.6万元是家人支持的,贷款30年,自己每个月还贷算上利息差不多要4600元,加在一块超过209万元。“如果说租房的话,假设月租金3000元,按照租金不涨的理想算法,就是108万元,比买房花费少多了。”小王说他曾经在买房还是租房这个选题上纠结了很久,最终还是选择做“房奴”。小王的理由是,首先随着时间推移,租金不可能没有变化,万一涨了呢?当然,最重要的因素还是考虑到,房子买了毕竟是自己的资产。另外,小王考虑到,自己今年28岁,马上面临结婚、生孩子等人生大事,无论是未来丈母娘的压力还是今后孩子上学,这房子都是非买不可。
陆艳(化名)今年刚从南京一所211高校毕业,她选择留在南京一家广告公司工作。“本科生政府每月补贴600元,有了这笔钱,我每月的房租压力小多了。”陆艳告诉记者,考虑到现阶段还有“补贴”,所以不急着买房。“以后有一定经济条件还是会买房,毕竟拥有自己的房子可以带来安全感。”
表面看来,租房的花费要远低于买房的花费,为什么绝大多数人的意愿还是买房?课题负责人、南京工业大学副教授吴翔华分析说,北京、上海、南京这类城市,住房租买选择差异最大,主要为住房服务品质和享受到社会权利的差异性。“这主要是由于户口与住房的产权挂钩,而户口则与一系列的利益相关,如社会保障、部分工作任职资格、子女教育等。”另一方面是因为这类城市流动人口数量较大,外来人口对稳定性的要求相对会比较低。此外,这类城市房价较高,而保障房的保障范围覆盖人群相对较少,导致存在大量居民面临巨大的购房和生活压力,使得其家庭属性因素相对不太显著,如性别、年龄、子女数量、职业等。
吴翔华认为,在稳定房地产市场过程中,应以“弱化户籍制度”为改革方向,推动满足新市民需求的住房制度改革,促进房地产高库存的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