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高温下趴窝终究是“软件”问题

2016-08-15 09:21 华西都市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高铁高温下趴窝终究是“软件”问题

8月12日从北京开往深圳北的G79次高铁,途经河北邯郸时突然停电停车,乘客被闷在车厢内两小时,车内将近40℃高温令多位乘客发生不良反应,加上出现停水情况,最终有人强行打开车门。

南方都市报:

高铁停电停驶,且无法开门开窗,密闭的空间中,人们只能靠脱衣解暑。因此,有人戏称乘客成了“蒸包”。调侃之余,我们明显会有所后怕:如果高铁停驶时间不只是2个小时,而是5个小时或者更久,“出现虚脱”者,是否还会只是个别人?如果不是单纯停电,而是发生火灾或者其他危害性更大的事故,乘客被闷在车内,安全如何保障?继而,我们需要追问与反思的问题是:一、高铁停电虽然是极其个别的个案,但其又明显无法避免,甚至停电是可以预见的,为何高铁方面,没有相关应急措施,比如启动备用电源?二、高铁车厢密封可以理解,但在载客停车之时,特别是同时断电之时,是否有相关应急的通气通道?很显然,高铁运行不是小事,停电等故障,相关方面明显也应该是有应急预案的。但遗憾的是,在此次G 79次高铁停电事件中,我们没有看到相关为乘客安全考虑的应急预案启动。甚至,高铁停运近2个小时,“也没有人向乘客通知、通报相关停运原因”。

钱江晚报:

近些年来,国内高铁发展迅速,给人们出行带来巨大便利。在完善铁路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服务规范与应急处置等“软件”亟待跟上。除了高铁停摆、空调故障等问题要有更妥当的应对措施,在网上订票、窗口服务等方面也要加快改进。又如,随着在网上订票的人越来越多,铁路客运服务窗口变得越来越少,导致在窗口取票、退换票或办理其他业务的人们,不得不排长队等候。还有一个细节很多人没注意,这就是火车站无障碍设施普遍缺乏、服务跟不上。一些火车站的无障碍设施要么没有,要么形同虚设。如上下站台的升降电梯,有的地方干脆没有,只能跟着人流上下自动扶梯。要知道,这些高铁站可都是近年才建造的。回头再说G79中途趴窝的事情。列车组人员担心安全问题不敢开门,那么总该向乘客通报情况,妥善解决乘客临时困难,稳定乘客情绪吧,为何出事后乘务人员反倒不见人影?再比如,列车长应当安排乘务人员向乘客送水降温吧,为何连水都没有了?如果连这些基本应对措施和服务都做不到位,只能说这次应急处置是不及格的。

责任编辑:刘洪昌(QF000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