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夏季,不少减肥机构推出各种特惠套餐吸引消费者。记者在多地调查发现,火热的减肥市场上,从传统的中医减肥到流行的高科技仪器减肥,一个疗程动辄数千元,但有些机构没有执业许可证,不少“医师”培训两分钟就上岗,使用的一些产品涉嫌假冒伪劣。
“仪器就是漫天要价的理由”
中国保健协会减肥分会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约有1亿人“肥胖”、3亿人“超重”。2016年,全国减肥消费市场总规模预计将超过2000亿元。
记者在北京、上海、合肥等城市调查发现,减肥机构遍地开花,减肥方式五花八门,有以针刺、拔罐、推拿等为主的中医减肥,也有如碎脂仪等高科技仪器的减肥。伴随着微信等传播方式发展,越来越多的美容机构在小区内、写字楼里开展业务。减肥机构通常重点强调“治疗”“疗效”,都宣称“快速减重终身不反弹”等。
总部位于河北的晨曦国际专业减肥连锁机构,在全国已有200多家分店。当记者咨询加盟事宜时,自称负责人之一的小希说,较之传统的拔罐、推拿、卖减肥药,高科技加“卖服务”才能赢来巨额利润,而这需要逐步递进的营销策略。小希极力渲染赚钱技巧,对产品本身却避而不谈。当记者询问减肥原理时,她回答称,一款机器能包装成十几款,甚至更多项目,减脂、塑形、产后恢复等都可以,“仪器的价值是靠我们塑造出来的。说白了,仪器就是漫天要价的理由。”这家机构的加盟价格是1.98万元起步,最高达20余万元,“但回报是丰厚的。最近加盟的两家店,总部老师下去指导,一个7天有近4万元业绩,一个5天有10万元业绩。”小希说。
营销策略是减肥机构的重点。“基础减肥套餐一定不要收太多钱,一般每月收398元。先把她引进来!在顾客按摩的45分钟里,你就可以展现老师教的营销办法,比如可以分析她的身体特征,推荐提臀、塑形等定制疗程,这些套餐价格就高了,在1980元至2980元不等。”小希说。
“独家秘方”涉嫌“三无产品”
专家介绍,开展针刺、穴位埋线等减肥业务的机构,必须要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从业人员同时也要取得相关的执业医师资格证书。使用的减肥化妆品、减肥药物等也要取得相应批准文号。
总部位于上海的一家名为秀域的减肥机构,在全国有近1000家门店。记者在合肥一家门店内看到,该店正在推出注射肉毒素的夏季减肥套餐。记者咨询加盟、开展此类业务是否需要办证,门店工作人员表示:“只需要在工商部门备案即可,不需要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人员无资格,“跑步”上岗。在秀域门店,当记者质疑为何医师没有执业医师资格证时,工作人员说,他们有公司“大学”培训的证书,“效果是一样的”。
一些地方还出现了利用朋友圈招揽客户,拎包四处给人打减肥针的“医师”。在上海一家热门拔罐减肥机构里,店员告诉记者,她们只需要接受一个多月的培训,就可以上岗。
记者联系一家打着高科技仪器减肥招牌的机构,广告词上写着“仪器两分钟包教包会”。负责人介绍,他们的营销策略已经在多地成功复制,“两三分钟就能学会操作”。
用品质量难保证。在很多减肥机构,销售员总会大力推销“自主研发生产”的特效产品,但记者发现,许多产品没有基本的成分表,销售员也拒绝告知产品成分,称“这是公司的独家秘方,不能外传”。
还有一些产品涉嫌假冒。记者近日来到合肥市滨湖新区一家主打拔罐的减肥工作室,店员推荐了一款“雅姿兰闪电瘦按摩膏”,记者根据产品上标注的卫生许可证号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站查询发现,使用该许可证号的化妆品是一款“雅姿兰脱毛膏”。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内分泌科医生吴晞表示,很多减肥产品存在夸大效果、隐瞒副作用等情况,网上售卖的一些减肥药、减肥食品甚至连厂址、保质期等都没有,有“三无产品”的嫌疑。
“立竿见影”减肥损害健康
吴晞表示,减肥市场现在流行很多“立竿见影”的减肥方法,但从医学角度来看,很多都存在问题,甚至还有一定损伤人体健康的风险。比如用利尿剂、甲状腺激素等减肥的,体重确实减轻了,但实质上减少的是体内的水分和肌肉组织。
从事整形行业19年的解放军第一五三中心医院激光整形中心主任张歌介绍,自己处理过不少私人减肥机构的医疗事故,有吸脂类的感染、意外,有因为埋线造成组织坏死、皮下坏死的案例。“有些可以补救,有些救不了,像腰部腿部,即使治好了,对功能也会有长期的影响,比如不能久站。”
据记者了解,大量的减肥机构几乎处于监管空白。卫生部门表示,他们只负责监管医疗机构,对于擅自经营减肥业务的非医疗机构无法监管。食药监部门表示,药品、化妆品、医疗器械生产和流通由他们监管,但众多生活美容机构、个人工作室私自做减肥服务,产品多在内部流通,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来一一追究。工商部门则表示,对于众多“地下经营”的减肥机构,即使虚假宣传、无证经营或超范围经营,也很难一一监管到位。(摘自《新华每日电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