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比增长9.2% 上半年北京金融业呈现7大新特点

2016-08-12 16:06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千龙网北京8月11日讯 (记者 凤凰)日前,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发布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北京市金融业总体保持平稳,实现增加值2179.7亿元,同比增长9.2%,受经济总体下行压力影响,金融业整体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增速显著放缓,对经济支撑作用有所下降,仍呈现出七大新特点。

互联网金融增势强劲。今年上半年,北京市金融业收入、利润降幅收窄,为全年止跌企稳奠定了基础。货币金融服务业降幅收窄明显;资本市场服务业持续低迷;保险业保费收入增长势头良好%;互联网金融增势强劲。

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加快。北京A股上市公司数量位居全国前列。截至6月末,北京新增上市公司3家,北京A股上市公司达267家。“新三板”、“四板”加速发展,机构间私募产品报价与服务系统快速增长。

要素市场快速发展。通报显示,截至6月末,北京市47家交易场所共实现交易额3.42万亿元。其中,北京产权交易所及其控参股的各交易平台累计成交金额3.12万亿元,同比增长69.8%。京津冀产权市场发展联盟影响力进一步发挥,截至6月末,三地披露各类项目1782项,成交1029项,成交金额412.38亿元。

新兴金融业态健康发展。通报显示,截至6月末,北京市小额贷款公司共批设111家,实现全市16个区全覆盖,注册资本金159亿元,贷款余额146.6亿元。贷款资金100%投向了“三农”、小微企业等。101家融资性担保机构注册资本共553.1亿元,融资性担保责任余额2025.6亿元,同比减少5.7%。拥有第三方支付牌照的公司56家,位居全国第一。正常运营的P2P网贷平台数量为299家,位居全国第二,占全国的比重为11.5%,网贷贷款余额2554.9亿元,位居全国第一。

金融产品和服务不断创新。一方面,保险产品持续丰富。农险产品加强创新,农保险种扩展至23个,基本实现自然风险全覆盖。涉农保险与信贷加强合作,“农保贷”农业保险质押贷款业务大力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保险试点项目开展。另一方面,非银金融机构发展活跃。二商、首农发起设立财务公司,北京中民资产管理公司设立,北京中关村银行已进入启动阶段。

金融有力支持服务业扩大开放。首先,帮助企业突破融资瓶颈。外债宏观审慎管理试点升级以来,已有51家企业按照试点政策借入外债资金22.2亿美元。北京地区79家跨国企业集团开展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2465家境外成员企业享受到政策便利,累计融通资金1321亿元。其次,证券基金期货业积极扩大开放。再次,支付清算、跨境人民币结算等业务逐步开放。截至6月末,北京地区跨境电子商务人民币结算额达12.38亿元。

科技金融创新发展取得新进展。通报表明,截至5月末,北京市中资银行高新技术产业人民币贷款余额2892.4亿元,同比增长10.2%。19家银行设立了近50家专门为科技企业服务的信贷专营机构或特色支行,各银行累计为小微企业提供无抵押无担保的信用贷款773亿元,已发放的贷款无一违信行为。上半年北京地区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共计完成1099起投资案例,已披露金额的969起,涉及金额1376亿元,同比增长105.8%;平均单笔投资金额为1.4亿元。

责任编辑:李继业(QF000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