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玄幻化”,我们会失去什么?

2016-08-12 19:27 中国质量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文艺“玄幻化”,我们会失去什么?

今年的暑期,IP电视剧可谓是火爆荧屏,各大卫视周播剧场全都主打“玄幻”,推出了《幻城》《九州天空城》等IP剧集。虽然这些玄幻剧对于正值假期的“90后”受众确实有着一定吸引力,但在火爆异常的播放量背后,这些玄幻剧却在口碑上遭遇了集体“差评”,观众们对这些剧集的吐槽遍布风格、内容、特效、演员、演技、化装等方方面面。

这些玄幻IP剧集故事背景虚无,被观众定义为“空心剧”。一些网友甚至为这些“空心剧”的叙事总结出了其固定的“套路”——言情化和低龄化,在人和神的族群关系架构下描绘一个“披着华服的偶像式爱情故事”,这些剧集的故事结构均缺乏世界观的建构,情感描绘更是苍白脆弱,只是用最直白的影视化情感套路,集中刺激观众的情绪点。更令观众们“尴尬”的是,简陋的特效和服装道具,也不断破坏着画面的美感……

当下已经日渐占据文化文艺欣赏的网络文艺作品,基本也是以玄幻、奇幻、灵异、武侠内容为主。而这样的文艺类型和样式,基本上都是基于商业优先的核心栏目、推荐榜和点击榜等运作模式,缺失个性化特征,娱乐化、商业化过度,内容跟风炒作、相互模仿,在审美和质量要求等方面仅仅满足于“畅销”,没有高品质的文化、文学追求。

玄幻、仙侠、奇幻等题材,在网文界吃香,这类题材,场面较为宏大和刺激,不少年轻人爱看。这类玄幻影视剧,其主要的市场对象,也是向娱乐化、低龄化的年轻观众粉丝靠拢,对“90后”受众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可以说,现在的一些文艺作品题材内容“玄幻化”的倾向,已经越来越严重。

现在一些人热衷于这些玄幻、奇幻、修仙的文艺作品,把它作为一种消遣、一种娱乐。这些文艺给他们提供的审美深度是不广阔的,文化的视野也是狭窄的,心理上恐怕更无法让这些年轻人产生对那些拯救心灵、教化智慧的文艺的渴望和冲动。

前不久,文化批评家朱大可先生指出:中国今天的文学消费领域,主要存在3个空心化,即价值空心、文化空心、学术空心。这就导致了很多的网络文学想象力不错,但是胡思乱想,缺乏逻辑性,缺乏正确的价值观。而那些热衷表现玄幻的文艺作品,同样也是存在着这样的价值空心化、文化空心化的问题。这也就是为什么网友要把玄幻影视剧批为“空心剧”的缘故。

这样的“玄幻”的文艺作品,故弄玄虚的成分更多一些,好像“天外来客”一样,虽然充满好奇与想象力,但是与我们的民族和文化,与我们生活的这块土地能够交融在一起的东西却是太少,真正实现内心交流的东西还太少。总之,最根本的是,这些玄幻文艺,其审美趣味、思想倾向和价值导向,是远离了时代、远离了现实生活、远离了心灵。

当今中国不缺内容,国家、社会、时代每时每刻都在盛产内容,没有比现实更有想象力的了,我们甚至不需要担心想象力,只要把中国社会的现实都记录下来就非常好。而现实状况是,我们缺乏把现实记录下来的勇气。

从根本上说,人心里最重要的是信心、希望和爱,只有把这3种价值反映出来,才是好的文艺作品。这样的文艺,有历史,有人文,有人的精神,有生活的积淀,有静水流深的心灵滋养。我们的文艺在表现的思想内容方面,应多与我们的民族和文化,与我们生活的这块土地能够交融在一起,能够将人们的爱与恨等所有复杂的人类情感充分调动起来,与我们的人民接近起来,赋予文艺作品更多的内涵,提供给人们更多属于心灵的东西。

当下,令人忧虑的是,文艺创作领域中的“玄幻热”,不仅使文艺越发变得消费化、泡沫化和空心化,而且,在美学上、在文化上、在人文上、在人的精神心灵上,会使我们失去的更多。 □ 杜浩

责任编辑:刘洪昌(QF000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