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上午,佛山市中医院急诊科收治了两名肌肉疼痛的男子。据他们介绍,前一天晚上11点左右,跟几个朋友一起吃夜宵,点了约6斤小龙虾,其中3人吃了比较多。次日上午,3人中有2人感觉胸背及四肢肌肉疼痛。经医生检查,两人患上了横纹肌肉溶解症。
据该院急诊科主任李旷怡介绍,两名患者来到医院后,医生检查发现患者除了出现肌肉疼痛症状,肌酸激酶和肌红蛋白等指标均有升高,根据多项指标和症状判断其为横纹肌肉溶解症,经过治疗,目前患者症状已有所缓解,病情稳定,但仍要在重症监护室内进行观察。
据介绍,横纹肌溶解症通常表现为肌肉疼痛、乏力、肿胀、脸红、出疹,以及小便颜色像酱油一样,也可出现发热、全身不适、恶心、呕吐、精神错乱、情绪激动、少尿或无尿等症状。如果出现后面这几种症状,常意味着病情较重。
佛山市中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张英俭主任医师表示,尽管国内先后报道过吃小龙虾后出现横纹肌溶解症的案例,但由于发病分散、也无明确证据表明“元凶”就是小龙虾,所以市民餐桌上也未必需要完全将小龙虾“封杀”,但建议尽量避免食用被污染的小龙虾,挑选小龙虾的时候,可以通过观察其腹部、腮部是否干净、或烹调后颜色是否明显发黑发暗来做基本判断。当然,部分人的体质或本来就会对小龙虾体内的某些物质高度敏感,始终存在一定风险,建议市民谨慎食用。羊城晚报 记者郑诚、通讯员张键怡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