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硅谷进入“抄袭中国”时代

2016-08-08 09:03 成都商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纽约时报》:硅谷进入“抄袭中国”时代

在技术领域,“抄袭”是发达国家常用来描绘发展中国家技术领域的一个词汇,其背后潜藏的西方技术、文化与道德傲慢,不言而喻

曾几何时,中国企业常被西方形容为模仿者,中国“山寨”产品常遭人诟病

如今,美国媒体开始惊呼——轮到硅谷“山寨”中国企业了、“中国将变成下一个硅谷”

这些应用都是例子

美国/Tinder 上线时间:2012年

Tinder是美国的一款热门约会应用程序,它是一款基于Facebook数据平台的交友应用,用户在使用时必须以Facebook账号登录。它每天“推荐”一定距离内的四个对象,根据你们在 Facebook上面的共同好友数量、共同兴趣和关系网给出评分,得分最高的推荐对象优先展示。

中国/陌陌 上线时间:2011年

陌陌是一款基于地理位置的移动社交工具。使用者可以通过陌陌认识附近的人,免费发送文字消息、语音、照片以及精准的地理位置和身边的人更好地交流。

美国/亚马逊无人机送货 测试时间:2015年

2015年11月30日,亚马逊宣布,旗下用无人机运送快递的“Prime Air”服务有了新进展。亚马逊“Prime Air”网站上发布声明,称“Prime Air”在以后将会实现顾客下单后,无人机在30分钟甚至更短时间内把货物送达上门。亚马逊还更新了一组新的视频,来展示无人机运送服务的整个流程。

中国/顺丰无人机配送 测试时间:2013年

早在2013年下半年,网络就爆出顺丰速运在内部测试“无人机快递”。爆料称,顺丰在广东测试了无人机配送,通过低空飞行器运载包裹。顺丰称,研发这种送快递的无人机主要是为了解决偏远地区的配送问题,它的飞行高度大概在100米左右,机器内置导航系统。

美国/Fackbook即时推送、whatsapp、snapchat

中国/微信 上线时间:2011年

微信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这一服务程序支持跨通信运营商、跨操作系统平台通过网络快速发送免费(需消耗少量网络流量)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同时,也可以使用通过共享流媒体内容的资料和基于位置的社交插件“摇一摇”、“漂流瓶”、“朋友圈”、”公众平台“、”语音记事本“等服务插件。

其诸多功能领先Fackbook、whatsapp、snapchat

/ 一个风向 /

“中国的科技行业,尤其是移动业务,在某些方面已经领先于美国。一些西方科技公司,甚至包括某些巨头,正从中国企业那里寻求创意。”

——纽约时报

硅谷出现中国创意“山寨版”

中国的“山寨”产品常遭人诟病,但美国《纽约时报》近日报道说,中国的科技产业如今在很多领域都是最先试水者,曾几何时亦步亦趋紧跟在硅谷后面的中国企业,反倒开始成为硅谷寻求创意的对象,“现在,轮到硅谷‘山寨’中国企业了”。

报道列举了一系列例子,比如,在线上约会应用Tinder出现前,中国就已有一款名叫陌陌的手机应用;在美国电商巨头亚马逊开始谈论用无人机送货前,中国的顺丰已经在内测无人机配送服务;微信推出应用内即时新闻比脸谱早很多,它还在WhatsApp之前开发出了对讲功能,在Snapchat之前开始大量使用二维码。

报道写道:“中国的科技行业,尤其是移动业务,在某些方面已经领先于美国。一些西方科技公司,甚至包括某些巨头,正从中国企业那里寻求创意。”

报道引用科技行业研究人士本·汤普森的话说:“坦白讲,中国抄袭美国这种说法好多年前就过时了,在移动领域事实恰恰相反,美国常常抄袭中国。”

这家美国媒体指出,在中国,用移动设备支付账单、订购服务、观看视频、寻找数据的人,比全世界任何地方都要多。去年中国的移动支付交易总额也超越了美国。而结果就是:“在全球范围内只有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在规模上能与美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相提并论。”这种转变可能会使中国在全球科技产业的发展方向上享有更大的话语权。

报道称,美国是信用卡普及度最高的国家,几乎所有美国人都有个人电脑。但在中国,几乎所有人都在使用手机,手机也是许多中国人的第一个计算设备。这导致中国在移动商务和移动支付方面反而比美国还发达。

技术分析:中国移动支付比美国发达

无独有偶,今年初,《连线》杂志发表封面文章,直呼“中国将从山寨大国变成下一个硅谷”。

文章称,十年前,高科技领域的观察家抱怨,中国没有多少大无畏的创新者。当然,那时中国不乏利润丰厚的高科技公司,却很少有企业敢冒创新活动的风险,大多数只是模仿硅谷:百度仿效的是谷歌,腾讯是雅虎的翻版,京东是又一个亚马逊。中国年轻一代程序员有能力编写不逊于国外同行的程序,却缺少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或者苹果之父乔布斯那样的冲劲。现在,那种心态已经越来越少见。新一代都市科技精英也更加自信,更有勇气,将小富即安的心理抛在一边。

2014年,风险资本家向中国初创公司合计注资155亿美元,规模创最高纪录。有了身家百万的天使投资人支持,企业家不但可以获得必要的融资,也可以得到宝贵的建议和指导。在当今中国,提供便利的服务正是城市中产阶级越来越迫切的诉求。收入较高的中产阶级人士使用高端手机,几乎要用手机满足各类生活需求。中国跳过了个人电脑和信用卡的发展阶段,在移动商务和移动支付方面反而比美国还发达。

理性看待

从“中国抄袭”到“抄袭中国”…

殊不知

性能最强的高端服务器和超级计算机,在某种层面上常常还需要美国技术

中国虚拟现实初创企业落后于国外同行;中国的产品也不像美国的同类产品那样精良

不少获国际美誉的科技产品,背后更有外资的推动

热讨论

经济发展了

技术进步不意外

美国知名媒体将“抄袭”一词用到美国自己身上,确实让人惊讶。这其中不乏对技术创新的危机感,以及警醒美国创新的用意。但也透出了这样的事实,在信息应用技术等一些领域,众多中国企业的技术和商业模式已悄然影响世界,成为全球焦点。

可以说,创新在哪里,注意力就在哪里,软实力就体现在哪里。除了新闻外, 可举的例子还有很多。在合理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基础上,更多高技术含量、高制造质量、高知名度的中国产品和技术正在扬帆海外。

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真的是靠低技术撑起来的?中国已经学会,树立自信,无论是市场优势,还是产品形态、商业模式及用户体验上。 中国经济经过三十多年高速发展,技术进步当然也不例外。

冷思考

“创新”还不多

一只手数得过来

科技进步的背后,更重要的是整个社会为互联网经济做好的准备。

人民网的评论认为,目前我们被西方“抄袭”的创新还不多,一只手都能数得过来,尚处于“小荷才露尖尖角”的阶段。“抄袭中国”这一外界自我调侃式词语的流行,并不能让人在成就上睡大觉。中国在一些重要领域还处于落后位置。比如,性能最强的高端服务器和超级计算机在某种层面上常常还需要美国技术;中国虚拟现实初创企业落后于国外同行;美国谷歌公司的无人驾驶技术相对领先;中国的有些产品也不像美国的同类产品那样精良。

更何况,不少获国际美誉的科技产品,背后更有外资的推动。本组稿件综合新华社、人民网、法制晚报

责任编辑:刘洪昌(QF000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