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电中国人民银行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32010.57亿美元,与6月份规模基本持平,仅略微下降41.05亿美元,降幅为0.1%。
据国家外汇管理局介绍,影响外汇储备规模变动的因素主要包括:央行在外汇市场的操作;外汇储备投资资产的价格波动;由于美元作为外汇储备的计量货币,其他各种货币相对美元的汇率变动可能导致外汇储备规模的变化等。
此外,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于外汇储备的定义,外汇储备在支持“走出去”等方面的资金运用,记账时会从外汇储备规模内调整至规模外。
记者从外汇局了解到,7月份,央行向市场提供外汇资金以调节外汇供需平衡,货币、资产价格重估出现上升,外汇储备规模的小幅下降是上述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解读
资本流出不会威胁外储总体安全
外汇专家表示,7月外储下降41.05亿美元,这客观上反映了我国仍然面临一定的跨境资本流出压力,但从规模上看是可控的,不会对储备总体安全造成威胁。
自今年3月份开始,我国外汇储备连续两个月增加,5月调头下降后,6月再度回到外储增加的轨道,并重返3.2万亿美元关口。
市场人士也认为,汇率变动影响有限,不排除央行当月在掉期市场操作较多,增加其美元头寸,给外储“充值”。
一位券商分析师表示,7月上中旬开始,人民币汇率由弱转强。而本月外储的降幅并未显著扩大,意味着央行干预外汇市场的力度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