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1日,从某权威研究机构获悉,中国首份私董会研究报告将于8月8日左右与读者见面。中国私人董事会(简称私董会)行业潜在市场规模已在2015年达到50亿+人民币,形成了独立影响力。
1957年,美国割草机公司总裁罗伯特·诺斯(Robert Nourse)在美创办了第一个“总裁圆桌小组”,此即“私人董事会”前身。罗伯特·诺斯的初衷,是为老板们搭建一个相互学习、智慧碰撞的平台,将一些没有竞争关系、利害冲突的企业总裁结合成小组,每月定期举办会议,让他们称为彼此的“董事会成员”。罗伯特以“总裁圆桌小组”的形式将他的想法呈现出来后,得到众多老板们的欢迎,尤其是没有正式董事会机构的中小企业主们。他们急需视野一致、身份共鸣、经验丰富的智囊团来交流经营管理中的问题。
50多年来,这种形式已逐步发展成为一项专业服务,名称也更改为“私人董事会”。如今,这一服务已遍布北美、欧洲、澳洲等发达国家。据不完全统计,在这些地方,已经有50多万总裁拥有自己的私人董事会。调查显示,私董会模式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拥有私董会的企业成长速度是其他企业的2.5倍。
私董会这一专业企业服务的出现,中国较美国晚了近半个世纪。2006年,中国第一家专业私人董事会“五五私董会”在北京成立,标志着中国私董会行业开始萌芽。随后,伟事达、正和岛等各种形式的私董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虽然落地较晚,但中国私董会行业的发展,却有着更快的“中国速度”。2013年后,中国私董会行业进入加速发展期。私人董事会以一种更高效却更经济的形式,解决了老板们的切身之痛,已成为后EMBA时代企业家、高管们的新宠。目前国内至少有30多个私董会服务机构,中国私董会行业潜在市场规模已经在2015年超过50亿人民币,形成了自身的独立影响力。
研究人员指出,私人董事会对于当今中国的企业家群体,有着无可替代的现实意义。从公司治理角度观察,私人董事会是一种独到的制度创新,其成本仅为传统董事会制度的1/10甚至更低,是中国中小企业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补充;从创新角度来看,私人董事会相对于学院培训服务,实操性更强,老板深度信任的沟通,令梅特卡夫定律作用于企业管理领域,单个企业家的价值得以指数级放大,帮助企业家们解决了诸多现实问题和困惑,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据悉,8月8日左右,中国首份私董会研究报告——《2016年中国私董会行业深度研究报告》将对外发布。报告将对私人董事会这一新生事物进行深入剖析研究,包括私董会的历史沿革、中国式成长环境、独到价值、行业特征、市场规模、主要竞争品牌表现、未来发展趋势预测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