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面趋紧 央行逆回购放量

2016-07-26 09:31 北京商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央行7月25日开展了1500亿元7天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2.25%,与上期持平。该操作量创下6月底以来单日逆回购量的新高。鉴于当日逆回购到期量仅为500亿元,但同时也有101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到期。

从利率市场也可看出,资金面趋紧。昨日,中短期资金价格均上涨,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隔夜利率上涨0.9基点至2.032,创下7月最高值,市场资金面呈现紧张现象。对于影响资金面的因素,民生固收观点认为,主要受企业缴税、资金到期以及人民币贬值预期的影响。上周开始财政存款上缴,根据历史平均水平测算,7月上缴约4000亿元。而人民币贬值预期升温,大型商业银行作为传统资金融出方融出意愿减弱也是资金面收紧的重要原因之一。

此外,央行流动性释放有限,基础货币存在缺口。数据显示,公开市场本周共有2850亿元7天期逆回购到期。其中,周一至周五分别有500亿元、600亿元、750亿元、300亿元和700亿元逆回购到期。交银国际认为,本周银行间流动性整体平稳,短期资金面趋紧,而中、长期资金面维持宽松。临近月末,下周仍有千亿MLF到期,央行逆回购操作规模有望加大。

对于后续资金面状况,上海证券在最新研报中表示,在缴税的影响下,周三货币市场利率呈现出一定的波动,流动性也出现边际小幅收紧,但整体走势仍较平稳。相信在央行的悉心呵护下,流动性整体无忧,且有望在缴税因素消退后重回宽松。

事实上,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此前称在中国企业已经出现“流动性陷阱”的情况下,降税效果好于降息。但申万宏源宏观研究团队研报指出,目前资本外流情况随时可能恶化,虽然央行官员表示货币政策有点陷入“流动性陷阱”,货币扩张的效果有限,但一旦在资金压力出现明显加剧的情况下,预计降准和降息仍是最有效手段。

责任编辑:李继业(QF000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