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骗的老人们想找骗子要钱。摄影 石天蛟
2015年8月,75岁的金先生在路边收到一份免费给老人体检的传单。第二天,有人开车拉着他来到省老年大学旁边一栋办公楼体检,之后他开始在长春市利仁商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利仁公司)买药、办卡、交旅游押金、借钱给公司负责人巴先生,半年老人损失了6万多元。已过了欠条上的还款日期,押金交了并未组织旅游,承诺返的钱一次都没兑现,2015年年末,金先生到利仁公司要钱。发现办公室紧闭,公司没人。
2016年2月,本报连续报道此事,除金先生外,闫女士等3人也在找利仁公司要钱。采访报道中,记者电话联系到利仁公司负责人巴先生,巴先生称公司放假还在继续经营,会尽快还钱给金先生等人……
15日,王女士等6名代表来到报社反映,今年换到景阳广场一写字楼经营的利仁公司再次人去楼空,负责人失联。他们40多人将向利仁公司要8万多元钱。王女士等人是2015年12月至2016年2月在利仁公司买药、办卡、交旅游押金的。
47位老人向利仁公司要钱
利仁再次人去楼空
王女士作为代表整理了两份材料,一份是情况说明,一份是几十人签名的参加利仁平台购药人员明细,上面有投入金额、返还金额、旅游押金等项目。从王女士提供的材料能看出,共44人将向利仁公司要旅游押金、药费返款共计8万多元。
除了王女士等44人外,80多岁的胡先生和邻居也曾到报社反映和金先生遭遇的情况相同。曾多次借给巴先生20多万元,后来也联系不上巴先生。李先生夫妻俩也借钱给巴先生,交了旅游押金没去旅游可钱也没退,办“医保卡”钱没返完,目前损失近两万元。近日,李先生去景阳广场附近利仁公司经营场所要钱,发现利仁公司人去楼空,负责人巴先生电话打不通。
18日,记者按王女士提供的电话号码,拨打了巴先生的电话,提示关机,而利仁公司副总的电话也无法接通。
大多为利仁公司的“医保卡”
好心办坏事自己拿钱返
“就为了办张‘医保卡’,想着岁数大了,身体不好,常吃药,在他这儿办‘医保卡’买药能便宜,没想到,现在损失了7000多元,老伴知道我被骗后,生气和我分居了。”说到这儿,代表之一的郭女士委屈得眼圈红了。据王女士介绍,她整理的这40多人里,大多是奔着利仁公司的“医保卡”来的:花1500元钱可以在利仁公司办一张普通“医保卡”,每个月给返300元钱的药;3000元办金卡,每个月返600元钱的药;4500元可办感恩卡,每个月返800元钱的药。此“医保卡”只能在利仁公司用,办卡后,把要买的药提供给利仁公司,利仁公司称会去厂家代买,他们挣差额,卖给老人的价格比药店和医院便宜。
王女士看到身边的人办卡后拿到后续返的药就相信了,还分享给了身边的亲戚朋友。事发后,有的老人着急上火住院了,一边联系巴先生给大家要钱,一边自己掏腰包,给着急的人返钱。
签了还钱承诺书
却始终没有兑现
记者就此事在2月份的连续报道中,曾联系到利仁公司负责人巴先生,他承诺会尽快处理金先生等人的问题。五个多月过去了,金先生是否拿回了他的6万多元,记者联系了金先生。
巴先生在2月24日给金先生签了一份还钱承诺书,承诺3月5日还款1万元,3月20日还款1.5万元,剩下的钱每周还2000元。但事与愿违,巴先生并没有兑现承诺,按期还款,两次只返了6000元。
“上个月末和我说,他妈妈的房子拆迁,补偿款要下来了,钱下来就给我,随后就失联了。”金先生说,当时巴先生还特意嘱咐他不要把房子拆迁的事告诉其他人。而王女士表示,巴先生7月初也和她说,他奶奶的房子拆迁了会还款给她。
大家要联合报警
避免再有人受害
“看来巴先生说的都是假的,不能再相信他了。”王女士等人表示,他们要联合利仁公司受害者一起去报案。金先生发现利仁公司在省老年大学旁写字楼的办公场所人去楼空后,曾去公安部门报案,但被告知金额和人数不够。
“通过你们的报道现在人越来越多,金额和人数都达到报案要求了,我决定报案,不再相信利仁公司,不能再让其他老人受害。”金先生透露,巴先生曾说过要租门市重新营业,但具体地址没有告诉他。利仁公司两年换了多个地址经营,换个地方再用这个套路,还会有老人继续上当。金先生、王女士等人都决定准备材料一起去公安机关报案。
利仁行为构成诈骗
律师建议快报案
但金先生不知道他借给巴先生的那部分钱在法律上如何界定,而借钱给巴先生的老人很多。
就此事,吉林铭英律师事务所张新峰律师解释称,按照金先生等人的情况分析,利仁公司的行为已构成诈骗。巴先生虚构事实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借钱的行为也构成诈骗,建议受害老人尽快去案发地公安机关报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