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就要来了,你做好准备了吗?

2016-07-16 14:22 南方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三伏天就要来了 你做好准备了吗

三伏天已经渐渐逼近,天气一言不合就开启高温桑拿模式。我们都知道,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那么面对如此令人汗颜的三伏天,我们应该如何备战?日前,记者走访了连州市相关医生。

三伏天把握“冬病夏治”时机

虽然还没有正式“入伏”,但是,各大医院已经有不少患者前往咨询“冬病夏治”了。据北山医院急诊科医生陈继房介绍,“入伏”,即气候进入了一年中最炎热的阶段,这时,人体具有抵抗外邪作用的阳气也是最旺盛的时期,正是中医所说“冬病夏治”的最好时段。

陈医生说,中医讲究“春夏养阳”,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体表经络中气血旺盛,在夏至前后至三伏天进行灸法治疗可为秋冬存储阳气,达到“冬病夏治”的效果。

天灸疗法是将药物敷于体表特定穴位以治疗疾病的方法。根据所要预防的疾病,选用特定药物敷贴于人体的穴位,利用药物的刺激作用,引起穴位局部皮肤的充血,甚至起泡,通过经络的调节作用,达到预防疾病的效果。

“三伏天市民还应在衣、食、住、行方面注意,”陈继房医生建议,衣应穿纯棉质品;多吃苦瓜、西红柿、鸭肉、红豆、绿豆等去火除湿的食物;空调房室内外温差不要超过7℃;外出要避开上午11时至下午4时。

不是所有人都适合“三伏贴”

陈继房医生介绍,利用“三伏”天炎热气候,敷以药物,可以提高药物效能,达到温阳利气,驱散内伏寒邪,使肺气升降正常,温补脾肾,增强机体抗病能力,预防各类疾病的发生。据统计,用天灸疗法治疗呼吸道疾病的有效率能达到85%。

“但不是所有人都是适合三伏贴的,三伏贴对于不同体质的人效果并不一样。”陈继房医生说,特别是孕妇、恶性肿瘤患者、肺结核活动期患者、支气管扩张患者、强过敏体质患者、患者感染性疾病者属于禁忌人群。

他介绍,“三伏贴”适宜范围为呼吸系统疾病:鼻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体虚容易感等;消化系统疾病:肝炎、慢性胆囊炎、胃肠功能紊乱、胃溃疡、胃胀、胃酸、胃痛、慢性腹泻等;痹证:退行性骨关节炎、风湿类风湿引起的各种颈、肩、腰腿痛等以上疾病均是冬季易得或易加重的疾病,三九天灸疗法能减少发病频率,减轻发病症状,以达到治愈的良效。

贴药后避免吃冰冷食物

因为贴药部位主要在颈背部、腹部、腰部、腿部,陈继房医生建议女士们不要穿连衣裙、连身衣,最好是选择深色的、较宽松的衣服,此外极少数人贴药后皮肤会因色素沉着而留下永久性的黑色印记,如果患者忌讳,可不选择该疗法。

贴敷时要固定好药物,同时避免剧烈运动,防止药物脱落,导致敷药时间不够,影响疗效;贴药后尽量减少在空调环境下的逗留时间,同时应避免吃冰冷的食物等;在贴敷期间的饮食应清淡,应慎食海鲜、牛羊肉等和肥甘滋腻之品;在取下贴敷剂后,不宜搓、抓、挠贴敷部位,以免损伤皮肤而致感染;贴药当日可用温水淋浴,忌用冷水(含游泳);敷贴时若有发泡现象,属正常反应,宜保持局部清洁,避免感染。

此外,陈继房医生还提醒市民需选择正规医疗机构接受冬病夏治治疗,他说,每年七月八月都是穴位贴敷的良好时机,各种医疗机构甚至网络上销售的药贴都火了起来,但是只有选择正规医疗机构接受冬病夏治治疗,严格辨证辨病取穴,遵循地道中医理法方药才能取得预期的治疗或保健效果,盲目贴敷不但有可能耽误治疗,还有造成皮肤灼伤等损害的可能。(连州视窗记者/马瑞)

温馨提示

什么是三伏天

三伏是农历中一段特殊的时期,是初伏、中伏、末伏的统称。三伏约在公历的6月到9月之间,是中国在农历年中天气最热的时期。一年中初伏、末伏各10天,中伏在不同的年份为10天或20天。

今年的三伏天

初伏第1天 2016年7月17日

中伏第1天 2016年7月27日

末伏第1天 2016年8月16日

责任编辑:刘洪昌(QF000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