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字,翻开字典或进行百度搜索,有近20种解释,不过,都离不开时间的概念。时间久了,年代长了,均谓之“老”。比如,陈年老酒、老调重弹、地老天荒,等等。然而,就常议的话题而言,“老”字还是多用在人的年龄表述上。比如,生老病死、老当益壮、老态龙钟,等等。
时下,关于老年人的话题,谈论最多的,自然是健康问题了。据2014年的统计资料表明,全国65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已占到全国人口比例的10%以上,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老年市场已是继妇女市场和儿童市场之后的第三大市场。当然,老年市场最大的份额就是老年人的保健、养生和医疗消费。因此,老年人如何面对“老”这样一个现实,是安度晚年首当其冲的一件大事。
说到“老”字,最基本的还是一个观念问题。“老”,是自然法则,任何人不可抗拒,但是,一些老年病症,每个人到来的时间和症状,不会都是一个模式。有的人来得早一些,有的人来得晚一些,有的人则百岁不显,无疾而终。比如,巴金、杨绛等文学巨匠,及至离世,许多老年人常见的病症,在他们身上从未显现。回顾他们的人生,清心寡欲,是长寿的共同秘诀。孔子曰:“及至老矣,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就是说,老年人气血已经衰微,一定不能患得患失。如果一个老年人,成天还为一点点得失劳心忧虑,身心疲惫,肯定要招来各种病患的光顾。所谓心态平和是身体健康之源,就是这个道理。
如何面对“老”字,其实是人生智慧的体现。比如,杨绛先生“忘记年龄”就是一种看谈生死的大智慧。“忘记年龄”,就是不去思考自己的未来,不去算计自己还能活几年,随遇而安,顺其自然。如果相反,那就不难判断,一个人一旦看到了人生的尽头,第一不会有好心情,第二必然会处心积虑,回肠九转,导致气血两失,很难颐养天年。
如今,随着我们国家的繁荣兴旺,社会保障体制机制的健全完善,养老的模式已呈多元化态势。有机构养老,如敬老院、老年公寓等;有社区养老,由社区组织提供养老服务;有家庭养老,和子女在一起安度晚年;还有抱团养老,自助合作养老,等等。不仅处处解决着老年人的生活困难,而且时时解决着老年人的精神孤寂问题。此外,有关老年疾病的诊治,差不多每天都通过媒体,传递着各种良方。诸如,防治老年痴呆、心脑血管疾病等常见病多发病,以及科学饮食、保健养生、体能锻炼等等,到处都是关爱老年人的声音。
可见,作为老年人,不必为养老的社会环境发愁,要追求健康生活,最重要的是正确理解“老”字,看开“老”字,确立老年生活的健康心态。这既是远离老年性疾病的基础,也是健康老年、快乐老年的源头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