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零”提升食品药品监管精准度

2016-07-13 13:49 云南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五个零”提升食品药品监管精准度

为进一步加强食品药品安全,保山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以“五个零”服务为抓手,提升监管效能,提升食品药品监管精准度。今年1~5月,药品不合格率同比下降3.9%,食品合格率达到95%以上,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成效显著。

服务“零距离”。为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积极谋划,精心筹备,努力把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变为“零距离”。利用门户网站、微信、报刊、电台、电视、户外广告等载体,多形式、多渠道、立体式、全方位向社会公布行政服务的内容、办理程序等,回应社会关切,提升政府公信力。坚持监管与服务并重,努力做到“服务受理零推诿、服务事项零积压、服务过程零距离”。今年1~5月,市局驻便民中心服务窗口共受理各种行政许可事项120件,办结率100%,实现零积压;市局“12331”热线电话共受理投诉举报30件,每件都给予答复或落实。

宣传“零盲区”。本着人人关心食品药品安全,家家享受健康生活的理念,通过“三送”(送服务、送政策、送温暖)和“三进”(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大讲堂、道德大讲堂、食品药品应急知识培训等活动,向各类人员宣传有关食品药品安全法律法规和食品药品安全科普知识,扎扎实实推进食品药品安全知识进千家万户行动。对全市食品药品企业负责人、食品安全管理员、从业人员进行广泛培训,全面普及食品药品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提高广大从业人员遵纪守法意识和自身管理水平,确保食品药品监管法律法规培训“零盲区”。今年1~5月,全市共开展“三送”、“三进”、“大讲堂”、“应急培训”等活动70场次,接受群众咨询3000人次,发放宣传单1万余份;对行政相对人员培训50场次,培训人员达2000人次。

执法“零投诉”。以建设“法制食药监”为目标,以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为重点,进一步规范办案程序,提高办案质量。定期召开行风监督员座谈会,听取社会各界对行政执法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利用“行风热线”和“三进活动”,向社会各界广泛征求意见,认真接受群众的监督和评议。在执法过程中,推出“零投诉”执法责任制,切实转变执法态度和工作方法,强化食品药品监管队伍内部管理,提高执法水平,有效减少不和谐因素,杜绝投诉事件发生。开展基层食品药品监管执法业务知识培训,清理行政执法职权职责,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加大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信用信息公开力度,严格执法,依法办事。今年一季度,在市人大法工委、市法制办组织的对保山食品药品行政执法监督检查中,保山食品药品行政执法均受到好评。今年1~5月,全市共办理行政处罚案件69起,办理行政许可2000余件,行政许可一次性办结准确率100%,行政执法实现零投诉。

违法“零容忍”。以创建食品药品安全放心城市为突破口,整合食品药品检验检测资源,完善食品药品专业技术人员结构,打好食品药品安全严格执法“攻坚战”,对违法行为“零容忍”。列出重点食品主要问题清单,将婴幼儿配方乳粉、乳制品、肉制品、白酒、饮用水、食用油、调味面制品、糕点等8类食品确定为2016年生产加工环节监管的重点品种,实施“精准式”监管。强化“严管就是厚爱”的理念,做到敢抓敢管、严抓严管、真抓真管,加大违法违规案件查处力度,坚决做到主动查处,积极查处,依法处理,切实规范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使用行为,确保群众饮食用药安全。今年1~5月共立案查处各类案件69起,罚款78万余元;出动执法人员5137人次,检查生产和经营单位5639家次。

监督“零空间”。开展常态化监督检查,通过约谈、函询等形式,及时发现、制止、纠正党员干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完善监督体系,构建多方监督机制。落实24小时值守制度,加大群众举报案件的查办力度,落实举报奖励办法,实现基层食品药品监管网络全覆盖。发挥村级食品药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和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一述双评三监督”评议员等作用,拓宽社情民意的反映渠道,对食品药品监管执法和服务工作进行全方位监督,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建议,营造良好的监管环境,实现社会执法监督“零空间”。

(作者系保山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

责任编辑:凤凰(QL000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