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玩出别样心情

2016-07-13 11:41 光明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阅读提示

这天有多热?

对前来参加鉴宝活动的收藏爱好者来说,揣在怀里的宝贝都被浸湿了。即便如此,他们还是不畏酷暑,带着一份期待与新鲜走进市区长江路南侧市文物局门前的古玩艺术品展销中心。暂且不说这些藏品本身的价值,每件藏品背后的故事就足以叫人听上大半天。瞧,那给人无限遐想的会试硃卷、那充满时代色彩的民国银元、那写满商丘元素的朱阳书院讲义……

a.鉴宝现场,大家的心很敞亮

要说7月9日的鉴宝活动,与往昔真的大不一样。换做以前,收藏者总是怀揣神秘,所带的宝贝也是裹了一层又一层,生怕“庐山真面目”被公之于众。而这次,大家的心里都很敞亮,有的收藏者甚至主动要求记者拍照。

在活动的前半场,到场的多为字画藏品收藏者,有的收藏者并不懂字画,但他们收藏兴趣很大,也迫切希望鉴宝专家能指点迷津。专家就是专家,对于一幅幅字画,他们一眼便能看出个大概来。

不管东西价值多少,藏友们表现得都很敞亮。9点30分,活动已经持续了半小时,一位老先生骑着三轮车前来。他带了好几件藏品,下车以后,便分别从车厢和车篮里拿出藏品,到了鉴宝现场便一一将藏品摆出。一件已经装裱的大幅曹州牡丹图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大家纷纷拿出手机拍照。

“其实我就是图个感觉,人总得有个爱好!”这位老先生姓赵,虽然已经80岁,眼不花,耳不聋,腿脚灵便。他说,平时,他会将收藏的一些字画等摆放在家里,供亲朋欣赏。

整个活动现场虽然没有出现爆棚,但活动中不断有藏友光顾,大到字画,小到戒指,藏品也是五花八门,应有尽有。

b.会试硃卷,见证科举的历史文献

大热天的,藏友们不畏酷暑前来,专家们对每一件藏品也是认真鉴别,给藏友们以具体指导与意见。

半晌时分,一位中年男子前来,找到鉴宝专家毛小宝。简单聊了几句,这位男子继而小心掏出一份纸质藏品。

“还真有些年头了,这是家谱吧!”旁边的一名市民随手翻了翻,脱口而出。

“像”未必就“是”,这话用在鉴宝上再合适不过了!

“这是硃卷,清朝咸丰年间的!”毛小宝早已成竹在胸。

这份会试硃卷外皮为黄色,内为白色纸张,纸张虽稍有破损,但只字未少。打开硃卷便可看出,里面所记载的主人公是刘履泰,中式第一百三十名,其中有他的家族和他参加科举考试的优秀文章介绍。

根据硃卷记载,刘履泰于清道光辛巳年六月二十日吉时生于归德府商丘县廪生民籍,其家族兴旺。

那么,究竟何为会试硃卷?这便是科举试卷的名目。明、清两代,为防考官徇私舞弊,乡试及会试场内,应试人的原卷(即墨卷)须弥封糊名,由誊录人用朱笔誊写一遍,送交考官批阅,称为硃卷。考中后,将本人在场中所作之文刊印赠人,也叫硃卷。这种硃卷先载姓名履历,继载始祖以下尊属及兄弟叔侄、妻室子女,附载受业、受知师,最后选登文章数篇。

c.民国银元,充满时代特征

“好戏在后头。”用在这次鉴宝活动也是如此。

继会试硃卷后,一位藏友带来几枚银元请求专家指导。银元一面标注着袁世凯的头像和“中华民国三年”字样,一面标注着花纹和“壹圆”字样。银元年代已久,有些破旧,但品相完好。毛小宝说,这就是民国银元,一枚重约26.7克。这些“袁大头”品相完好,包浆老道,属于现如今存世量较少的“袁大头”。

民国三年铸造的袁世凯银币有很多不同的版本,正面的图案是基本相同的,但是背面的图案和一些细节方面还是有所不同的。辛亥革命以后,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之职,后又成为正式大总统。当时,为了巩固国内政局稳定,发展民族经济,也为“制宪”和“称帝”做准备,于是发布《国币条例》,毅然决定在全国“统一币制”。

民国三年版正面为袁世凯侧面像,上列“中华民国三年”。“年”字后没有“造”字,其他年版都在“年”字后面有一“造”字。民国三年版“民”字中有一“点”,而其他年版民字无“点”。

毛小宝引用原中国钱币博物馆副馆长、中国钱币学会副秘书长姚朔民的话说,“民国三年(1914年),北洋军阀政府正式铸造袁世凯头像银币,因币上铸有袁世凯侧身头像,故民间俗称‘袁大头’。‘袁大头’银币共有四种面值:壹圆、中圆(五角)、贰角、壹角,其中最常见的为壹圆‘袁大头’,所以俗称的‘袁大头’主要指壹圆袁世凯头像银币。‘袁大头’由天津造币厂首先开铸,其后南京、广东、武昌、甘肃等地的造币分厂陆续铸造,由于其银两分量足、信誉好,成为民国时期乃至往后更长时间中国各地大量使用的通行货币”。

责任编辑:李继业(QF000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