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滕佳材近日在谈到“家庭厨房外卖”时表示,家庭厨房没有法律界定,不支持这种网络订餐方式。同时,他透露《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查处办法》将出台,网上订餐记录必须要在线上保存6个月。 (京华时报)
必须承认,国家食药监总局副局长滕佳材对于“家庭厨房外卖”的“不支持”态度,其理由是严肃的。其最重要的一点体现于,该模式在现阶段确实是对于既有法律规定的突破,面临着不可忽视的“身份尴尬”。更何况,就现实来看,一些网络订餐,还不乏存有“黑作坊”式乱象。就此而言,呼吁强化对于网络订餐领域的规范化管理,有着现实需要。
但从新事物的发展角度来看,若仅仅依据是否满足现有法律规定,来对它们投下反对票或赞成票,无疑显得“粗暴”。这一是因为,绝大多数的商业创新,都会在一定时期内超前于或溢出既有的管理规定,这是由新事物的发展规律所决定的。若因与规定的冲突,就对之进行一刀切的否定,显然不利于市场创新的发展,这一点在过去诸多领域的改革和创新中已被证明。二是,网上订餐模式,其市场号召力,已经得到证明,监管方面对之的态度,也必须要考虑这种现实合理性。
对于包括“家庭厨房外卖”在内的新经济形式,无论是从市场的接受度,还是从整个社会的互联网发展趋势来看,监管层面在目前要做的不是再讨论允不允许其发展,而是如何让其发展得更好,缩短其“野蛮生长”的过渡时期。我们常说监管要和市场赛跑,这一点在今天,对于市场管理而言,不是说拿既有的制度标尺来对市场创新进行“堵截”和规制,而是要让监管从理念到制度,能尽早跟上新行业发展的需要。
若对于创新露头就打,必然会牺牲市场的活力和社会的创新积极性;而对于新行业听之任之,或者制度修缮过于滞后,也可能会让行业发展出现失序甚至是带来难以治理的乱象。这两者如何把握,考验的是管理者对于创新的认知水平和管理的平衡术。
在新经济背景下,现有制度框架内的经济创新空间将越来越小,对应的,超出既有管理经验和制度的市场创造将越来越多。这种市场形势下,对于市场监管最大的挑战,就在于如何创造性地平衡好新事物发展的活力与风险。这要求,在理念和行动上,监管力量都要有和市场赛跑的意识与能力。而“家庭厨房外卖”,不过是一个缩影而已。本期点评:朱昌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