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图/张昕
日前,淘宝头条联合阿里研究院发布的“中国重点大学网购排行”报告中,包括最爱读书的大学、最爱化妆的大学、网购“剁手”最厉害的大学等另类排行一一出炉。报告显示,全国重点大学学生年均网购额为1100元,人均年收到的包裹数为16.2个。
与此同时,各大购物网站正在用尽促销的招术,在大学生群体中“吸金”。一路飙升的订单数和消费总额背后,购物网站又纷纷联手推出分期付款、打白条、在线融资等业务,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通过超前消费渠道花着“明天的钱”。
《2015大学生分期消费调查报告》显示,61%的在校大学生已经倾向于使用网络分期购物。这个热爱新鲜事物的群体快速成为商家竞相抢夺的“大蛋糕”。为了解决现阶段没有足够消费能力的问题,为大学生提供各类借贷、分期付款的平台,已成为许多购物网站重点提供的“服务产品”。
借贷、分期付款催生学生“剁手族”
“这个月趁着打折促销买了我心仪已久的‘苹果’,花光了生活费不说,还借了‘白条’,哎!又没钱了。”“618网购节”期间,海职院大二学生小邵一边喊着穷,一边坐在电脑前点击鼠标,准备趁着这个特别的消费时段再买点东西。
小邵的账单显示,他是一个用“分期付款”方式购物的老手。这意味着,在未来1年多时间里,他都需要为自己现在的超前消费埋单。
刚刚进入大学伊始,小邵就被“白条”诱惑了。“最初拿到了5000元的额度,第一次买了一台3000多元的笔记本电脑。”小邵回忆起自己的分期购物经历说,当时没有想太多,只是沉浸在“今天购物,明天付款”的喜悦中。
3000多元的笔记本电脑分12个月付清,平均每个月就250多元,小邵感觉每个月的还款压力并不算大。开始这笔还款两个月后,他又看中了一款刚上市的平板电脑。“以前手里没有这么多钱,看中的东西要想买就只能求助于父母,但现在有了购物分期付款,心里的感受完全不一样了。”
就这样,小邵一次次超前消费了自己喜欢商品,尽管每次都说“再买剁手”,但发现手中的鼠标根本停不下来。
“很多时候,大学生购物消费都是冲动消费,没有考虑这件东西好不好,需不需要。对于大多数大学生来说,购物网站‘全面’的借贷、分期服务是巨大的诱惑,很难抵御,有了第一次分期基本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海南大学辅导员张老师表示。
不良信用记录将进入信用系统
很多办理分期业务的大学生都有一个顾虑:不愿意被父母知道,而规定又要求,要获得授信必须核实清楚学生和家长的关系。
海口一家商业银行信贷部负责人表示,学生借贷在授信额度方面的漏洞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其次,有的签约内容也存在严重问题。一些网站规定,如果没有按时还款,违约一方需要缴纳几十倍的服务费,如果学生无法偿还,需要学生家长偿还。
这位负责人还提醒学生族,现在很多网店在做分期时都有自己的不良信用记录信息库,有的已经与银行征信系统相结合,如果大学期间过度超前消费导致不良信用记录进入信用系统,对今后的贷款买车购房都将造成一定影响。
与此同时,这些超前消费模式会让大学生不顾自己的还款能力,沉迷于消费购物甚至攀比之风盛行,更有甚者,有的学生一时冲动造成大量花费,导致逾期或者断供,非常危险。
海口市民赵先生的女儿在海师读大四,“平时她也很喜欢网购,家里经常有快递上门送货,听说大学生流行分期消费,我坚决反对。她之前还辩解说很快毕业工作,就能自己还分期费用了,这根本不现实。大学生还没有经济来源,分期消费肯定不是理性的作法。”
大学生理财:享受现在+投资未来
海经院学生小程常常课余之际跑到海口各大商圈,将自己的信用卡借给买单的顾客,顾客再将现金返给小程。“这个办法一举两得,既获得了现金,同时还通过刷卡提升了自己的信用额度。”
对于这种大学生另类理财方式,业内人士表示并不可取。“能否拿到现金先暂且不论,单是刷过卡以后,能不能及时还款都要打个问号。”这个事例说明大学生一族在理财的形式和认识上存在一定的误区。理财,作为一项要伴随着人一生的基本生活技能,直接关系到幸福指数,其培养宜早不宜迟,大学期间应提早做准备。海南大学学工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大学生毕业后即将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大学期间应树立良好的理财观念,积累良好的个人信用,这些都将为人生加分。
很多大学生都抱有“还没毕业,理财还早呢”、“学生一族,没有余钱,先花着,等以后赚了钱再理财”等错误的观念。理财专家提醒学生族,在尚无收入的情况下,必须量入为出,有结余时可以考虑适当购买稳妥的理财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