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风口新业态翩然起舞

2016-07-06 10:31 深圳特区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互联网+”风口新业态翩然起舞

深圳跨境电商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图为人气爆棚的腾邦前海国际跨境保税购物中心。 深圳特区报记者 何龙 摄

在深圳,有这样一个迎风舞动的“互联网军团”:它们以信息技术应用来提升供需匹配的效率和质量,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生产生活方式和资源配置方式的变革,为经济增长不断注入新动力。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一些传统产业通过诠释供给侧改革的丰富内涵,孵化出一个个新业态,随新技术之风而翩然起舞。

深圳企业勇当开路先锋

互联网正深度融入经济发展和人们的生活。目前,中国有6.7亿网民,比欧盟总人口还多,其中1/3的网民使用手机购物。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支撑下,智慧供应链应运而生,推动全社会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等要素资源有效整合。随着网络技术成为全新的“关键生产要素”,各种创新资源加速汇聚、融合与共享,大量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在这个风口下,深圳顺势而为,加快应用信息技术,提升供需匹配的效率和质量,大量基于“互联网+”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崛起。

有的企业依靠大数据,促进供需对接的“零距离”,打破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信息壁垒,激发用户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形成以用户为中心的全新格局。如迅雷依据积累的用户数据构建起用户“染色库”,给全部用户打上所属运营商、游戏类、影视类等特征标签;同时,建立了“资源属性库”,对内容资料的属性进行标记,通过供需的精准对接,有效提高内容及相关信息的精准投放率。腾讯则把微信作为“互联网连接器”,运用6.97亿活跃用户的社交大数据,深度挖掘海量需求,依托公众号、企业号、微信群等平台载体,推动企业实现精准营销。

有的企业通过互联网技术,运用智慧供应链,提高供给效率和质量。比如,怡亚通通过整合优势资源,促进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四流合一”,积极打造智慧供应链平台,构建连接3000多家供应商、100多家销售公司、众多设计公司、近70家制造工厂的供应链生态圈,打破了传统的信息不对称,以需求反向订制供给,最大限度提高企业竞争力。

2015年12月,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乌镇举行。在“互联网之光”展馆,多家深圳企业的展位大放异彩,吸引各国政要和企业高管驻足。各方人士对深圳“互联网+”发展模式格外关注,纷纷为深圳互联网企业和“触网”企业打造的体验经济、粉丝经济、分享经济、智能经济等新业态点赞。

供给侧与需求侧精准对接

跨境电商正成为电商时代的弄潮儿。深圳在这方面走在行业前列。

总部位于深圳的走秀网,开创了高端时尚电商的先河,现设有美国、欧洲、亚太三个海外分部,广泛与海外优秀门店签署独家协议,建立起了极富竞争力的全球快捷供应体系,以近似于欧美的价格,将国际高端时尚商品带给中国消费者,日均上架新品超过2000款。

一达通开创了将国际贸易与服务分离的外贸服务新业态,采用标准化、专业化、网络化的手段,为11万企业用户提供通关、物流、退税、外汇、保险、融资等一站式外贸综合服务,既降低了企业经营成本,又帮助其解决融资难题。

据统计,目前深圳拥有独立的B2C企业和大卖家超过5000家,活跃卖家数占全国40%,2015年深圳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达333.95亿元,增长95.98%。

与此同时,深圳正发展成为互联网金融“小巨人”的集聚地。以前海微众银行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机构,以深圳为大本营,不断颠覆着传统金融业的市场格局。据悉,前海微众银行不设物理网点和柜台,而是依托大数据、人脸识别、声纹识别、机器人客服等新技术开展业务,推出的微粒贷、大众理财APP等普惠金融产品颇受市场欢迎。目前,微众银行累计发放贷款超过300亿元,管理客户资产超过200亿元,客户数超过600万,覆盖全国354座城市。

深圳知名软件开发商金蝶集团则积极打造企业金融超市,依托其积累的260万家小微企业的基础数据,通过大数据云分析实现企业征信,提供金蝶好贷(企业贷款)、金蝶生财(企业理财)等多样化金融服务,减少了企业融资的中间环节,探索以信息化手段解决资金供给失衡的问题。

这些鲜活的案例表明,深圳正是顺应了全球信息化、网络化的新趋势,充分利用自身在电子信息产业等领域的优势,因而创造出“互联网+”融合创新的新业态,实现了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协同互动发展,完成了供给侧与需求侧的高效耦合与精准对接。在这一过程中,有效供给创造出来了,个性化需求得到了满足,资源利用效率也不断提高。

责任编辑:凤凰(QL0003)  作者:徐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