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行程过半,转眼已进入7月,回首上半年,车市大事件不断,除了一些新政策出炉,一些与车市有关的大事件也影响着车市的运行轨迹,下面就让我们来盘点一下。
僵尸车企退市
新闻回放:3月初,工信部发布了《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目录》(第281批)(下称《目录》)。此次《目录》中,除对外公布新产品外,还撤销了多家车企的生产资质,其中包括13家企业的乘用车生产资质以及多家企业的商用车生产资质。这13家因长期亏损、失去清偿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僵尸企业”中就包括庆铃汽车以及双环汽车。
编辑点评:双环汽车的生产企业就在石家庄,如今厂家门店前已是杂草丛生,每天傍晚,小吃摊便在宽敞的店面前铺张开来,人们畅快谈笑,映衬得曾经风光过的双环越发落寞。双环其实在早些年一直不温不火,不过因“抄袭”宝马X5和奔驰Smart而红火过,但也因此与宝马对簿公堂。山寨就是抄近路,省下了研发费用和时间,但这种竭泽而渔的做法显然是走不远的。如今僵尸车企退市的速度正在加快,且已成为常态,这也鞭策了各大车企重视产能提高、产业结构以及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使中国车市发展更为良性。
皮卡解禁进城
新闻回放:2月26日,国家工信部、发改委、公安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放宽皮卡车进城限制试点 促进皮卡车消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规定,为了破除不利于扩大消费的各种障碍,发展新型 消费模式,推动消费结构升级,带动城乡皮卡车消费,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公安部决定在河北、辽宁、河南、云南等省开展放宽皮卡车进城限制试点工作,30年受禁进城的皮卡市场迎来政策上的松动。包括辛集市在内的河北省多个试点城市皮卡进城解禁自5月1日起已正式实施。10月1日起,石家庄、唐山、秦皇岛市在借鉴其他城市做法基础上,也将逐步取消限行。
编辑点评:皮卡解禁,被车市称为新一轮政策红利的到来,不少汽车生产企业都积极备战,期望皮卡市场能否成为继SUV市场火爆之后的下一个增长点。不过与人们的期望值有些差距的是,根据今年1-5月份的销售数据来看,国内皮卡市场共累计销售141184台,较去年下降了2.51%,有的甚至降低了26.21%。由此可见,政策实施后在销量方面并没有带来直接帮助,反而有下降的趋势。首先皮卡在中国被规定为轻型卡车,一般是由商用车在制造生产,只有少数主流乘用车企在此车型上面有研发及销售;另外,皮卡在美国代表着一种精神,然而在中国,人们对这一车型认同和接受度较低;此外,驾驶这类车型办理相关手续年检等也较一般乘用车要复杂一些。这些因素都是制约皮卡引发热潮的障碍所在。
新车劲吹“官降”风
新闻回放:元宵节当日,观致打响了年后“官降”第一枪——官方宣布正式调整旗下观致3轿车、观致3五门版以及观致3都市SUV全系车型的官方指导售价,下调幅度最高达到2.6万元。随后,2016款哈佛H6上市,这款去年单月销量超3万辆的“神车”居然官方降价了,价格下探到8.88万元。长安等车企随后加入官降行列,不少新车型的上市价格也低于市场预期。可以预见,随着下半年大量新车型的上市,车企价格战将越演越烈。
编辑点评:面对巨大的销售压力,选择降价销售是一次充满勇气的抉择。今年的“官降”不只如往年一般,自主品牌“领衔”牵头,而是涉及到中高低端各个品牌层面。而随着经济形势胶着不前,车企都会制定一步到位的价格体系,以免将来遭遇刚上市就被迫降价的尴尬。不过价格的走低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个利好,花较少的钱能买到更高的配置或者更高级别的车都是一件让人开心的事。
汽车行业反垄断征求意见
新闻回放:3月2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以下简称发改委)公布了《关于汽车业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南意见稿》),从即日起至4月12日,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此次《指南意见稿》阐明了汽车生命周期中,涉及价格、区域销售、售后服务、二手车等领域的横向和纵向垄断概念,并以实务举例,明晰了部分垄断和可被豁免的情形,划定了红线,业内普遍认为,《指南》的发布预示着《汽车行业反垄断指南》已完成,虽然处于征求意见期间,但是未来修改的余地不大,几乎可以视为最终版本。此次公布的反垄断指南针对于车市存在的厂家限价、二手车限迁、经销商地域限制等主要垄断行为作出了相应的规定惩罚,对后期汽车价格、跨区域销售、售后服务等都会有较大的影响。
编辑点评:此次公布的反垄断指南初衷很好,但对一些主要的垄断现象没有达到全面覆盖,另外具体细则还要进一步优化,才有实操价值。但可喜的是,随着反垄断指南的出炉,中国车市的市场化进程得到进一步加快,市场机制变得更加完善。
无人驾驶正在上演弯道超车
新闻回放:在继新能源之后,无人驾驶汽车正在重塑整个汽车行业的格局。今年上半年,宝马、奔驰、特斯拉等多家汽车制造商将无人驾驶技术作为未来的研发方向。宝马计划于2021年正式推出无人驾驶汽车,同时也宣布未来无人驾驶技术是其主攻方向。百度也在近日宣称,5年内将推出量产无人驾驶汽车。而早在今年4月北京车展前夕,长安汽车更是上演了一场无人驾驶路演——无人驾驶汽车睿骋从重庆安全抵达北京,并在车展上亮相,引发了到场者的围观。
编辑点评:尽管无人驾驶技术看上去很美,但无人驾驶真正驰骋在路上还需要一个过程,目前还有多重障碍需要突破。比如一旦发生事故很难界定责任方,也很难履行赔偿;另外目前在自动驾驶领域采用的激光雷达技术还存在缺陷,一旦遇到恶劣天气,道路标识辨别就可能出现问题,这都影响了自动驾驶的效果……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无人驾驶的突破将会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主动安全技术升级为半智能,到最终实现所有路面所有场景的完全的无人驾驶。
“自学直考”难落地
新闻回放:2015年,《关于推进机动车驾驶人培训考试制度改革的意见》出台,明确在有条件的地方,试点非经营性的小型汽车驾驶人自学直考。今年4月1日起,长春、天津等16个试点市(州)自学直考正式落地,学车考本今后不用非得去驾校了。不过这一新政何时落地河北还是个未知数,是等待观望还是先拿到本再说,着实让不少学车人犯难。
编辑点评:“自学直考”听起来的确让人心动,不过如果看看这一政策执行的前提您可能就没有那么“乐观”了。按规定要求,学员在取得学习驾驶证明和学车专用标志后方可学车,学车专用标志只允许签注一名自学人员、一名随车指导人员、一辆自学用车。培训车辆需要培训另一名自学人员的,自上次签注之日起三个月后,方可重新领取学车专用标志。在签注的指导人员随车指导下,按照交管部门指定的路线、时间学习。自学直考车辆在自学直考申请地注册登记,并加装副制动装置、辅助后视镜等安全辅助装置,完成加装后经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合格,等等。
如此这般,愿意参与培训的教练又能有多少,而最终考试又要回到驾校的考场进行,熟悉场地和车辆的费用还需要学员支付,这笔账到底怎样算才划算,还得多琢磨琢磨。□本报记者 姚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