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在广东、浙江等地调查发现,目前,在餐饮、美发、美容、健身等行业,预付卡消费几乎成为“标配”,一些商家用各种手段吸引消费者预存大量现金,但有些涉嫌变相融资、非法集资,甚至出现卷款上亿元跑路的现象。
目前形成预付卡市场乱象的原因,无外乎三个方面:一是立法存在漏洞,消费者权益保护力不从心。尽管商务部曾出台《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试行)》,但该办法只适用于企业法人,而对目前发行预付卡泛滥的个体工商户及其他非法人企业并没有约束力,办法规范的行业也很有限,无法适应目前快速发展的各消费领域。二是监管存在盲区,行政部门执法监管无力。由于立法的局限性,导致当前对个体工商户及非法人企业发行预付卡行为的监管存在盲区。三是部分经营者诚信缺失。从目前已发生的一些预付卡纠纷案例来看,不但存在商家剥夺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的霸王条款,最根本的还是一些经营者受利益驱使,存在诚信缺失的问题。——张友江
在理想状态下,预付卡消费一方面能为顾客提供便利,省却每次交纳现金的麻烦,并且享受到更多的优惠;另一方面商家可以快速回收资金、吸引客源、绑定客户,实现利益最大化的目的。然而,原本看起来“双赢”的消费方式,却由于预付卡市场缺乏监管,大量商家销售的预付卡处于三无状态——无备案、无存管、无监管,导致消费者存进预付卡里的钱被套牢或打水漂,“馅饼”由此变成了“陷阱”。因此,有必要对预付卡消费进行立法,重点解决预付卡消费的准入、规范、监管及维权问题,加大发放预付卡的企业或商家的违法成本,避免消费者吃“哑巴亏”。——宁书默
此前,为了规避预付卡风险,监管部门出台过预付卡实名制、登记备案、第三方存管账户等管理举措,但因商家主体太多,且较为散乱,导致监管成本过高,相关规定缺少可操作性,效果乏善可陈,预付卡发行使用陷入失控状态。因此,需要找出更为妥善的方法,将预付卡纳入规范监管之列,建立预付卡发行规范化制度,实现有序合规发行,客户消费记录可追溯,发卡商家的预收资金也要受到严格监管。不妨考虑引入信息化手段,建立预付卡登记认证网络平台,采取白名单制度,供消费者查询相关信息。鼓励商家在网络平台上登记备案,引导预付卡合规发行使用,并强制商家执行资金第三方存管,每一笔消费记录均上传网络,通过大数据系统监控、分析预付卡消费行为,以防范商家卷款跑路。——江德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