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过了“五穷六绝”,A股终于看到了“七翻身”的苗头。今年以来,沪深股市一直沉浸在下跌与横盘的阴影中,K线走出一个个标准的“L”型。按照以往经验,一年中通常会有一两波弹升行情,给参与者提供一个获利的机会,俗称“吃饭行情”,今年的7月能给A股投资者提供一次“吃饭行情”吗?
7月盛夏,A股还是有一些起死回生的理由的。首先,经过上半年的盘整和下跌,人心思涨,市场存在做多的冲动。其次,下半年资金面比上半年宽松许多,各项利好预期也将在下半年启动,上半年聚集的利空也在逐步消化。这些因素,都为“吃饭行情”的到来提供了基础。
进入到下半年,很多事件值得期待。首先,英国“脱欧”公投之后,金融市场一片动荡,国际金价等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高,为有色金属类股票的活跃提供了动力,有望助涨股市。其次,市场翘首以盼的深港通有望在下半年推出,对股市形成利好效应。第三,央行通过公开市场不断进行对冲操作,呵护市场流动性,有助于稳定股市预期,遏制资本大量外流。第四,备受关注的养老金入市预期不断增强。
大盘在悄悄地上涨,令等待“最后一跌”的机构们非常郁闷。3000点关口,到底是“吃饭”的时机,还是“买单”的时刻?很多机构都在纠结。悲观者认为,7月没有“饭”吃,小心反蚀一把米。理由是:企业盈利一季度超预期增长可能是昙花一现;海外风险事件暂歇,但不能忽视后续的实质性冲击;国内监管“脱虚入实”,加之金融去杠杆,不利于股市风险偏好持续回升。
“横有多长,竖有多高”,在技术分析人士眼中,当前大盘上涨有心无力,或许缘于调整的时间和深度还没达到一些人的预期。而且,市场热点轮动过快,也对大盘走势有所透支。尽管大盘已连收阳线,但很多人仍相信,这只是一次结构性行情,而非趋势性行情。按照这样的心态,就算7月有“饭”吃,也会吃得不踏实。●刘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