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搭公交用补贴取代免费,广州能否学上海?

2016-07-04 15:47 羊城晚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老人搭公交用补贴取代免费,广州能否学上海?

据报载,从6月26日起,上海不再实行70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免费乘坐公共交通制度,原本用于公共交通的敬老服务卡停用,取而代之的是被称作老年综合津贴的现金补贴,年龄门槛也从70周岁降至65周岁。以往的上海敬老卡仅有免费乘车功能,而新敬老卡将“7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乘车”及“高龄老人营养补贴”这两项补贴,统筹为老年综合津贴制度,扩大了敬老卡的使用范围,且用银行卡做载体,不仅能乘车,还能用于购物、消费支出。

上海的做法,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该政策实施当天,上海公交车站及地铁上的老年乘客明显减少,部分车次老年乘客比以往下降了8成以上。可以想见,这给上海的高峰期交通情况带来多么明显的变化。这种从老人福利政策导致的城市环境的变化,对广州的启发和思考无疑是明显的。

在广州,无论是长线短线,无论公交地铁,常常见到老人家因为有免费“鼓励”,间接也是在“过度”使用了公交地铁资源。比如路程再短,只要有公交往往就会搭乘,哪怕只是200米也照坐不误。因为这几乎就是免费顺风车。更有某些线路几乎就是老人的“买菜专列”、“观光专车”。这种未必是刚需、但大量存在的免费消费,在一定程度上也构成了和上班、上学一族的资源竞争,加剧了繁忙时间的拥挤程度,甚至出现了老人家和年轻人互不相让的状况。

根据新的综合津贴制度,具有上海市户籍且满65周岁的老年人,可以享受综合津贴,65岁至69岁每人每月75元;70岁至79岁每人每月150元。这样一种政策,立刻就将对公共资源的使用态度来了个彻底的转变。首先,无需每天坐公交的老人家不会觉得自己亏了。相反,如果因为搭乘公交需要花费,这就使得老人家为了节约成本而慎用公交。搭便车行为的消失,对大城市上班上学人群来说,起到了巨大的资源平衡作用。

截至2014年,广州户籍人口总量为839.94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了140.65万人。这表明,广州市每百名户籍人口中,就有17位老人。而且,广州老年人口每年仍在以4%-5%的速度增长。据不完全统计,广州每天都有超过80万的户籍老人刷老人优待卡乘车。由道德带来的“让座压力”,也在加剧上班人士和年老人士的矛盾。相比之下,如果刷卡每个月只有多少次,坐超了就要出一定的费用,那么这种矛盾或会大大减少。另一个办法就是,在高峰期老人家搭公交不能享受免费,这也会遏制老人家的某种过度使用。

目前,广州老人公交出行优恵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由财政付费,广州每天公交客运量约1300万人次,老人客量占比约10%,按票价2元计算,为每月7800万元;如果全部老人发补贴,每人每月平均发补贴100元计算,预计需财政支出1.4亿元。显然,目前公交部门是在间接承担了一部分的老人福利带来的成本,而最后的埋单者还是其他已经付费的乘客。如果广州希望能缓解交通压力,将公交资源最优化使用,或许借鉴上海的做法是个不错的选择,如此才能达到老人福利不受损,城市公交压力有所改善的两全其美的结果。□耀 琪

责任编辑:刘洪昌(QF000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