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二局一公司“孔雀城团队”项目书记、工会主席张艳秋:工地上的“大管家”

2016-07-04 13:31 首都建设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工地上的“大管家”

■本报通讯员龙巧灵

有这样一个人,她被同龄的同事们亲切地称作“张二姐”;而新入职90后“小年轻”对她的评价则是“这个工会主席像妈妈”。她为人亲和,办事果断,把项目后勤、员工生活等诸多杂事捋得井井有条,就像是一线建筑工地上的“大管家”,易地而处、换位思考,用一颗妈妈的心为一线员工送去了关爱和温暖。她就是中建二局一公司孔雀城团队的项目书记、工会主席张艳秋。

初来乍到

赶紧拜“老书记”为师

说起来,张艳秋由三年前初建至今的“孔雀城团队”是她经手的第一个项目。在这之前,她一直在公司做工程管理工程统计等工作,2011年获得过全国统计工作先进个人称号。“轮岗交流”在2013年初的公司是一个关键词,为让自己得到更大锻炼,当时已48岁的她选择了到党群综合口轮岗。

“表面上觉得没什么”,回想起当初的那股“冲动”,当时也有很多人不理解,她这个“外行”遇到了很多困难。从前在统计岗上,她只知道埋头苦干抓生产,大多数时候跟数字打交道,可是自从当上了书记和工会主席,整个项目的大小事务都得跟人打交道,沟通协调才能够完成。这也是她一开始最犯怵的地方,往往一天下来就是口干舌燥、喉咙嘶哑,而事情的效率和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思来想去,她决定要赶紧找一位经验十分丰富的人做师傅。她抓住局里选派书记代表去云南学习的机会,在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李卓的见证下拜了有几十年经验的“老王书记”为师傅。从党费、工会会费的收缴到项目青年突击队的组建,再到每逢节庆的特色活动的策划和举办,不仅如此,她还经常到跟项目只有“一墙之隔”的别的单位的工地上走访,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收为己用,都在一点一滴一丝不苟的学习中才逐渐摸索出了“门道”。

项目为家

凝聚人心就要事无巨细

“真正以项目为家才知道,不论事情大小,凝聚人心最重要”。在建筑工地一线,项目书记、工会主席的职责则更多地偏向于“凝聚人心”。

“要我说就是‘事无巨细’”,她这样总结到。项目63位员工的生日必须要送蛋糕和鲜花,这也是公司“五四三二一”职工保障体系的硬性要求,但在项目上,她就变着花样儿地给职工制造“惊喜”--BBQ(自助烧烤)、拔河、钓鱼……“虽然不是特别昂贵的蛋糕,但那种有人念想着的感觉真的很好”,项目员工小曾说道。而那些在生日里收到鲜花的小姑娘们也都为这份精心的“浪漫”而感动。除此而外,如果员工家中有困难,她也会在第一时间为其奔走找寻解决办法,“哪怕是嘴皮磨破,可是这样做之后我的心才能安啊。”

而在她看来,项目部从组建至今,项目人心开始真正凝成一股绳是在2013年7月底的那次“忆军魂·促对标”。活动中有一个环节要求“走方阵”,那时项目刚组建,年轻人少,很多的中年职工因为从来没有参加过军训,所以一个简单的“走正步”都十分困难。当时还有不少人在背地里抱怨,“人心几乎是一盘散沙”。她就亲自监督、带队训练,从3月开始,每个人的每一步都请从部队转业回来的员工纠正,前后历时4个月,项目团队的人心也在这个过程中积沙成塔,7月31日那天,队伍终于惊艳亮相。

关注青年

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

“项目上的年轻人,和我女儿差不多大,所以见到他们,就跟女儿在我跟前一样。”张二姐的女儿在国外念书,不常回家,所以她每次都只能通过与女儿通电话时的语气揣摩她的心情好坏。这样的一份来自母亲的细腻她也同样运用到了工作中。她时常会注意观察“小年轻”们的精神状态,谁皱了个眉、谁哭鼻子了,她都留心着并加以宽慰,每天都会过问去工地现场的人有没有赶回来吃饭,如果确实赶不回来就让人带饭。“工地现场辛苦,不能让孩子们饿着肚子干活”。

她认为这是一种将心比心,也正因为如此,“小年轻”们也都愿意跟她分享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难处,因为他们都知道,工会主席真的就像自己的妈妈一样,善于倾听、乐于帮助。

在今年的4月,“孔雀城团队”再次重拳出击,接下了安邦保险燕郊后援团第1、2、3组团项目这一项自项目组建以来的首个突破11亿的“大订单”。“这下又有得忙了”,张二姐如此感叹,不过,她认为忙碌正是体现人生价值的时候,她又在为把新项目的“小家”选址而奔忙,办公区的桌椅亲自挑好了、活动室外的篮球架也马上能到位……

“必须让项目员工真正感受到家的温暖”,这是张二姐——在员工心中像妈妈一样的工会主席的工作信条,下一步她还打算着,要靠整个项目团队的人心和凝聚力,打出“孔雀城团队”的响亮口碑,拉出一支战斗力响当当的“建筑铁军”,这必将是一个可以预见的未来。

责任编辑:张博(QF000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