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考成绩已经陆续发榜,可以说是“几家欢乐几家愁”。发挥出色的考生开始憧憬新的高中或大学生活,成绩不理想的考生由于成绩与预期存在一定的差距就有机会出现失落情绪,甚至导致极端悲剧的发生。21日浙江嘉兴市一名刚刚结束高考的男生在家中跳楼自杀。四川高考后,有考生自杀并留下遗书控诉父母。而每年的这个时候,这些悲剧都会重复上演。考试成绩不理想,预防孩子出现心理问题、走极端,家长们可以做些什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余金龙为考生家长们支招。
孩子怕的不是失败是否定
余金龙介绍说,同样是成绩不好,有的孩子很快就从低落情绪中走出来,而有些却一蹶不振,被击垮了,这与家庭教育有密切的关系。考试失利表面上看是分数低,难以考上中意的学校。对于这些心理上遭受重创的孩子,实际上是担心别人瞧不起自己。他们怕的其实不是失败,而是被别人否定。这与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很大的关系。孩子成绩好时,各种赞美,各种奖励,一旦孩子考不好,就指责他们,惩罚他们,贬低他们。这种极端的教育方式会让孩子只将好成绩作为心理支柱,这个支柱垮了,孩子的精神世界也崩溃了。面对这种失败,他们最常采用的方式就是封闭自己,不和别人打交道。
现在的家长已经不会像过去那样简单粗暴地一味责备孩子,“为何别人能考好,你却没考好,肯定没认真学习”,大多数家长会选择这样的话来宽慰孩子“考不好没关系,送你出国读书了”、“成绩不好,不意味着将来找不到好工作”等等。但对孩子的鼓励作用不大。余金龙建议说,家长与孩子的沟通时,要传达出这样的信息:你是我的孩子,我爱你,无论你考得怎样,我都无条件地爱你。让孩子有安全感,知道自己完全被父母接纳,那么他们才能接纳自己。
帮助孩子转移关注点
家长要及时、理性地将孩子的关注点转移到填报志愿上。告诉孩子中高考包括考试和填报志愿,成绩只是一部分,填报志愿同样重要。根据孩子的分数选择合适的学校和专业,可能对未来的影响更加重要。
与此同时,家长还可以帮助孩子增加愉悦的生活体验:让孩子明白,生活中喜怒哀乐人皆有之,困难和挫折是难免的,所以不必因为一时的挫折、失误而自责。家长可以带孩子去做一些孩子喜欢的事情,比如去听音乐会、跳舞、旅游、参加体育锻炼或绘画等,通过这些活动轻松愉快地释放孩子的压力。
哪些情况要求助心理医生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心理科苏秀芳博士建议,为了避免孩子有极端的想法,家长应该注意观察孩子情绪的蛛丝马迹。首先应该注意孩子生活作息的细节及饮食习惯的反常。比如孩子的睡眠好不好;是否有深思发呆的表情;胃口是不是变差或者暴饮暴食等。同时还要注意孩子是否和外界联系,是否自我封闭。
当发现孩子的异常情绪和行为,家长可观察,用力所能及的方式帮助孩子调节。如果没有效果,一定要及时带孩子求助于专业的心理医生。心理医生的早期介入,可以帮助考生走出心理困境。
受访专家/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 余金龙 文/羊城晚报记者 陈辉 通讯员 韩文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