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国内航企近期集中发力欧洲市场,让中欧的上空变得异常热闹。6月29日,东航旗下上海至马德里直通航班首飞,这也是一周之内这家航企开通的第四条欧洲航线,业内人士认为,这样的开航力度在我国民航历史上也算前所未有。此前,国航、南航等早已在欧布局多个航点,欧洲的天空争夺战已经打响。
“马德里国际航线的开航标志着东航进一步增强对欧洲市场的参与度。”东航集团党组成员、股份公司副总经理田留文介绍,目前,东航在国际航线的运力投入占总运力的35%,计划到2020年将提升到40%。
近年来,欧洲一直是国内航企主攻对象,国航、东航、南航等均在这一市场持续加码。和三大航企主要围绕法兰克福、巴黎、伦敦这些重要城市布局不同,被称为欧洲市场“黑马”的海航开始押宝一些“冷门”航点。去年底,该公司刚开始运营北京到布拉格的直飞航线,今年又将特拉维夫、曼彻斯特纳入航线网。
去年,国际航线呈现爆发式增长。业内普遍认为,今年“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出境游的热度不减,让尝到甜头的国内航空公司呈现扎堆出海情况。根据3月底开始执行的最新夏秋航季航班计划,国内航企新辟国际航线达60条。但资深民航专家綦琦认为,开通国际航线需要三大核心资源,即国际航权、远程飞机、海外营销,其中国际航权短缺可能会限制航企出海步伐。同时,民航专家杨波表示,从过去的数据分析,国内市场经营效益远高于国际地区市场,这也从一个侧面表明了国际市场经营难度更大。綦琦也指出,国际航线也给国内公司带来了更大的盈利压力,“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民航局应做好顶层设计,从我国民航国际航线全局规划的高度引导好各航企的协同作战,避免国际航线网络重叠和恶性竞争,造成国有资产收益的外溢”。綦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