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推高校专业“负面清单”,对填志愿有多大参考价值

2016-06-28 08:44 一财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多地推高校专业“负面清单”,对填志愿有多大参考价值

2016年高考结束,各地已陆续公布成绩,如何选专业、选学校、填志愿,也成了考验家长和考生智慧的一道人生大题。

与此同时,广东、上海、辽宁等地教育部门相继发布建议高校暂缓增设的专业和预警专业,同时也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情况,鼓励增设某些专业。

为当地高校在专业设置和考生在选报专业时提供了一定参考依据。然而,也有专家指出,一些省份的教育主管部门对于已经开设“建议暂缓专业”的高校提出减招或撤销,对于计划新增这些专业的高校采取延缓申请或不予审批、不予备案等措施,与教育管办评分离的原则并不相符,对高校自主办学容易造成误伤。

专业的设置与生死,说到底,是教育部门、高校与考生三方作用的结果,更受制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层次与需求。

部分专业登上“负面清单”

近日,广东省教育厅发布《关于做好2016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工作的通知》(粤教高函〔2016〕109号),对做好高校本科专业设置工作提出要求。其中,根据广东全省本科专业布点率、就业率、第一志愿录取率等情况,历史学、思想政治教育、物理学、表演、中医学、国际政治、公共关系学、安全工程、生态学、资源环境科学、社会学、应用电子技术教育、法学、汉语言文学等14个专业今年被列为“建议高校暂缓增设的专业”。

与此同时,上海、辽宁教育部门连续第四年公布专业设置指导意见,对部分专业建议进行“降温”。部分前几年看起来 “高大上”的专业被打入冷宫。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发布《关于公布2016年度本科预警专业名单的通知》(沪教委高〔2016〕40号)称,鉴于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工商管理、物流管理、新闻学、旅游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市场营销、行政管理等10个专业在上海高校重复设置相对较多,在部分高校中连续多年招生录取率和毕业生签约情况不太理想,造成整体指标偏低,将上述专业列为2016年度预警专业。

此前,辽宁省教育厅发布《关于公布2016年度建议高校暂缓申请增设本科专业名单的通知》(辽教办发〔2016〕86号)称,根据辽宁全省本科专业布点和就业率等情况,建议高校2016年度暂缓申请增设66种专业,其中包括国际经济与贸易、英语、临床医学、播音与主持艺术等。

 

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现在政府部门通过发布“建议暂缓申请增设专业”或预警专业之类的信息,实际上是在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高校在设置专业的过程中需要一些相应的信息,比如专业的就业情况、社会需求情况,如果有专业需求已饱和、就业难,这个时候政府部门就有必要发布预警,为大学设置专业提供信息依据。

在为部分专业“降温”的同时,教育部门也鼓励一些跟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相关的专业。

广东省教育厅提出,要面向国家和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紧贴全省及各地产业结构战略调整实际,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对接广东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生物医药产业、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重心的现代服务业等重点领域,增设一批理工类专业;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填补广东省专业空白点,尤其是要加强工学类专业的设置,如天文学、声学、核生化消防、功能材料等专业。

今年3月,在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公布2015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教高函[2016]2号)中,广东省共51所高校增设180个专业(含重复专业)。在广东省所有学校的所有专业中,此次审批通过次数最多的为电子商务专业,共有8所学校;其次为翻译专业,共有6所学校申请。此外,市场营销、工商管理、社会工作等专业也有较多学校列为今年新增的招生专业。值得注意的是,广州医科大学申报儿科学专业获批,今年9月招生,预计招30人。

辽宁省教育厅也提出,要紧密围绕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提质增效,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供应链物流、互联网金融等新兴业态,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化大农业发展等目标任务,合理增设和调整专业。

近期,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促进中心会同上海市教委学生事务中心,联合发布《上海市2015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报告》(下称《报告》)。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也可多少看出目前哪些属于市场紧俏专业。

《报告》显示,本科及以上学历的高校毕业生中,管理学、医学等专业的2015届上海高校毕业生的在职率较高,均在98%以上;哲学、农学等专业的在职率则相对较低。

专科高职毕业生虽然总体在职率相对略低,但也有一些专业的毕业生广受用人单位欢迎,火爆程度远远超过了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毕业生,尤其是学前教育、助产、城市交通运输、市政工程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专业的在职率均接近100%,很多学生在实习期间就被用人单位抢先预定,甚至出现了“一师难求”的局面,收入也比平均水平高20%以上。

业内专家分析指出,受人口结构变化和生育政策调整的影响,上海市出生人口近年来持续快速增长。从未来发展趋势看,具有专科、高职学历的高素质幼儿教师就业前景十分广阔。

就业率与专业生死

一些省份的教育部门还提出,对存在教学质量低下、就业率过低等情况的专业,高校要调减招生计划或者申请撤销,对于高校如拟增设已列入预警范围的专业,将不予受理其备案申请。

熊丙奇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从教育管办评分离的角度来看,这种做法不一定妥当。政府教育部门发布指导信息后,高校依据这些信息如何具体实行专业设置?要减招或扩招,增设或者不增设,这都是高校自己的权利。如果政府做了预警,同时告诉高校这些专业的申请都不予受理,这实际上也是一种行政干预学校自主办学。

熊丙奇表认为,政府教育部门为办学者和受教育者提供信息服务,一方面办学者可以结合自身情况决定是不是要开这个专业,另一方面受教育者则根据这些信息来选择报考的专业。正是通过政府的信息服务、高校的自主办学以及受教育者的自主选择来实现这三者之间的各司其职。

 

2011年,教育部曾出台《关于做好201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表示“对高校就业率连续两年低于60%的专业,调减招生计划直至停招”。熊丙奇认为,这实际上就是将学校就业率的统计与专业的生死挂钩,很有可能会导致统计数据的弄虚作假。

同时,就业率低不等于该专业没有存在的价值。同济大学就业中心主任徐迅曾对媒体表示,教育不能因为暂时的冷暖而限制了基础学科的发展,例如基础化学是所有生命科学、医学的基础,不能因为就业不好,就把本科专业取消。

对这种扭曲,熊丙奇还建议,在信息收集方面,政府可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以保证信息的独立性和客观性。目前的就业信息很多来自学校自己的统计,然后交由教育部门发布,结果就有可能出现信息不真实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政府发布的这个信息要尽量详尽,不仅要公布整体的专业信息,还要公布具体学校的专业信息。

比如,上海的预警专业中有新闻学和法学,然而新闻学在复旦大学是特色学科,法学在华东政法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也是强项,因此不能笼统地说整个法学、新闻学现在就比较弱,这样可能对一些学校和专业产生误伤。如果政府部门提供的信息充分而详细,比如考虑到该专业与学校的定位不吻合,也没有特色,再加上社会需求不旺盛,且政府已预警等因素,学生自然不会去选报,那该校的某个专业自然就办不下去了。

责任编辑:张博(QF0005)  作者:任小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