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一流大学竟这般光景:身处田园郊野 野兽出没其间

2016-06-27 19:48 羊城晚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世界一流大学竟这般光景

与喧嚣的尘世保持一定的距离,拥有一个恬淡安静的心境,有利于读好书和做好研究。所以,世界上的一流大学,就特别注重校园的原生态模样和营造田园情调。我先后在美国三所大学读过书,后来也到过不少世界知名大学,现把我的一些观感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那些如乡村农场的世界名校

1带月荷锄归:在斯坦福当菜农

到美国斯坦福大学读书,不种菜是一种缺憾,因为这个大学的别名就叫“农场(The Farm)”,当一回农民是必须的。斯坦福这个地方如果不建大学,肯定是个理想的农场,它是夹在山丘和海湾之间的一大片平阔地。

我说的“种菜”,可不是电脑前用鼠标“玩虚拟”的那种,而是真真切切的“汗滴禾下土”那种。大学管理者能想到给学生分块地种菜,这已经超越了大学的富有和慷慨的范畴了,不能不说这是种很另类的教育理念。

我在斯坦福大学读书的时候,一家就住在学校给有家属的研究生提供的住房区,房屋基本都是两层的。虽然住房区周围有大片大片的绿草地,但学校硬是划出一片地不种草,而给每家每户种地。

地头上有水龙头供水,附近商店里就有各种菜籽、肥料和工具售卖。这里的气候四季如春,蔬菜常年都可以生长。当初想种菜是出于经济上的考虑,那时一家三口单靠我的奖学金过活确实很难,加上太太身体不好无法外出做工,就想自己种菜总比商店里买的便宜一些,能省一块钱是一块钱。我们开始种菜不久,父母就从国内来看我们,妈妈很会种菜,所以我们一家总有吃不完的菜,还经常送给街坊邻居。

在斯坦福种菜那段时间,陶渊明的“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诗句就时时萦绕在我的脑子里。那个时候,我经常是一大早或者天快黑的时候才能到菜地忙一阵子,其他时间得上课写论文。虽然种菜是为了省钱,但在客观上,这种体力劳动对我的学习和研究起了积极的调节作用。种菜的时候,精神放松,心情愉悦,想象力和创造力特别活跃,不少研究灵感就是在劳作的过程产生出来。此时我才恍然明白,这大概就是学校分地让学生种菜的原因吧。

我在来斯坦福之前就读的两所大学,是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和圣巴巴拉分校,那里也同样有条件种菜。

2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山居魅力让诺奖得主主动落户

1996年初,我们一家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搬到加州大学圣巴巴拉。我去过那么多校园,这里的自然环境应该说是最美的。

圣巴巴拉市背靠巍巍青山,面对太平洋,到处都是大片的原生态湿地,常年蓝天白云。为了不破坏天然风貌,市政府规定不允许建高层建筑,所以这里没有任何大都市的景象,远远看去倒像山居人家的大村落。

圣巴巴拉气候温和,一年四季花开花落。每年四五月雨季刚过,各色野花争奇斗艳,主色调是漫山遍野的野生油菜花。每天骑着自行车从家里到办公室的路上,看到路两边的风景,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陶渊明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自然环境也是一个大学的财富。那时,我在那里参加一个美国国家科学基金项目的工作,项目的主持人是华裔学者李讷教授,他是大学“杰出人才聘用”小组成员。一天,李老师告诉我,一位日本学者来这里应聘,他一看这里的环境,就立刻决定来这里工作,并说工资多少不在乎。这位日本学者就是中村修二,他是2014年物理学诺贝尔奖得主。进入新世纪以来,该校已经有6人获得诺贝尔奖,在新世纪世界大学诺贝尔奖人数排行榜上,该校名列第七名。这些知名的科学家不少是冲着圣巴巴拉的气候和环境而来的,这些东西都是钱无法换来的。

3杨柳依依:春到剑桥

在中国人心目中,剑桥是世界教育的圣地。2010年4月,我到伦敦参加一个学术会议,决定抽出一天时间去一趟剑桥。原来我想剑桥大学应该是在伦敦的某个区,不是市区起码也是郊区,可是到那里一打听才知道,剑桥离伦敦还有好几十公里,要坐一个多小时的火车才能到。

那时正是初春,一路上经过一个又一个的乡村。英国的农村真美,树木葱郁,绿意盎然,到处都有清澈的河流环绕,野鸭子和野天鹅等飞禽悠闲自得游弋飞落。下火车第一眼望去,剑桥就是一个大乡镇。

剑桥大学校区环绕着一条河道,河道里边是大学区,跨过河道的小桥,就是望不到边的森林和绿地,热闹的教学区与宁静的自然景色只有一桥之隔。

来到剑桥,除了看一看那美轮美奂的建筑外,一定要坐坐那里的小船,感受一下河道上各色各样精致的小桥。用竹篙撑船的都是二十来岁的年轻人,河道两边到处都是垂柳,正直初春,刚刚吐出新芽,春意盎然。环剑桥城都是河流,偶尔看到校园的草地上三三两两坐着年轻人,他们正在享受大自然的美。

经过一座不太起眼的小桥时,划船的小伙子介绍说,这是“数学家之桥”,传说一百多年前一位数学系老师傍晚到附近的田园散步,突然想到一道数学难题的答案,但他怕事后忘了,马上在路边捡起一块石头,把解题思路记在一个桥柱子上,据说柱子上还写着这道题。这道难题的解开,对数学发展史是一种贡献。的确,一个人走出办公室,离开劳形的案牍,到田园里放松放松,吸吸新鲜空气,一些百思不得其解的难题也许突然豁然开朗。

4野旷天低树:普林斯顿大学的恬淡

对我来说,普林斯顿的名气多半是来自爱因斯坦,这位杰出科学家的后半生就是在这里度过的。

2010年,我利用学术休假的机会驱车去普林斯顿参观。普林斯顿大学所在地就像农村,一是它远离大都市,二是它周边的环境和交通跟乡村没啥两样。

离普林斯顿还有很远距离,路就变成窄窄的村道了,两边是密密的绿树。路边时常可看见一群群天鹅、大雁之类的飞禽,有的闲卧打盹,有的一晃一晃在觅食。一路上,我一直在纳闷,是不是走错路了?这哪像是去世界科学大师云集的高等学府和研究院所在地呀!

终于来到一个很精致的小镇,普林斯顿大学就坐落在这里。大学的建筑与小镇的风格和谐一致,小巧而精致。如果说剑桥是一个贵族夫人,普林斯顿大学就是个小家碧玉。世界名校的建筑都很美,但是它们的设计造型没有任何雷同感,连建筑用材也都不同。

普林斯顿大学的周边都是大片的树林和草地,到处都是原生态的池塘,穿插其中的是供人休闲散步的小道。过去这100年中的一个重要数学进展,就发生在这里。当时,该大学数学系的怀尔斯教授经常在这个地方散步,他在思考如何解答300年来的一道数学难题——“费马大定理”,最后他终于成功了。这一成就被誉为是过去这一个世纪最伟大的数学进步之一,怀尔斯被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接见,他的事迹还被美国《时代周刊》用专文报道。学过数学的人都知道,解数学题是最耗脑力的,美丽的环境和清新的空气无疑会提高人的思考效率。

5惊涛拍岸:加州大学圣地亚哥的恢弘

我到美国就读的第一所大学,是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看到这个校园,我立刻想到的是想到陶渊明的这两句诗:“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校园处在起伏跌宕的丘陵地带,到处都是深沟险壑,植被基本都是原生态的。

我第一次见到大海,就是在这个校园。走到校园的边上是陡峭山坡,下面就是一望无垠的太平洋。顺着山坡的小路往下走,快接近大海时,就听见轰鸣的大浪拍击石岸的声音。此时此景自然会勾起苏东坡的两句词:“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爱海是人的天性,我在这里学习的第一个学期,经常来这里观海,一次竟看到一群海豚跳进跳出地嬉戏,姿势十分优雅。学校的海洋科学研究所就建立在半山坡上,这确是个研究海洋的理想场所。

在欧美这么多大学里,这个大学在美国西部,难怪在该校学习和生活的人,都富于牛仔的冒险精神和开拓精神。学校1960年才建成,却在短短的50多年里,有18人获得诺贝尔奖。

山坡跌宕,面向大洋,天天处于大气恢弘的环境中,想必会让人思路开阔,眼界变远。去年的上海交通大学的“世界大学学术排名榜”上,这所大学在世界上排第14名。

少一点物质气息,多一分原生态韵味和田园气息,肯定有利于大科学家、大思想家的孕育。

出没于美国大学校园的野生动物们

A校园里遭遇山狼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我来到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读书。这个学校位于丘陵地带,校园到处都是原生态的沟壑,起伏跌宕,加上杂草丛生,灌木茂密,使得校园富于变化又野味十足。

我第一学期是住在集体宿舍。一天打开大楼的一个侧门出来,就在路旁草丛里看到一只兔子,屁股后面还跟了好几只小兔子,一蹦一跳,很悠闲、很快乐。这个地方一天到晚人来人往,可是不耽误兔子们繁衍生息,也不影响它们自在玩耍。它们早已习惯了这样的环境,见了人也不回避。这些兔子都是世世代代这样过来的,因而没有怕人的基因。

第二年太太从纽约过来,我们就搬到了学生公寓楼。搬进去的第一天,我和太太晚上出来散步,月色如水,空气凉爽,颇为惬意。当路过一个大垃圾箱的时候,突然从里边跳出一只黑白相间的动物,我大惊失色,慌忙后退几步,因为从小没见过这玩意儿,也不知道它咬不咬人。后来才弄清楚,它就是传说中的獾,中学时在鲁迅的小说中读到过。这种动物加州到处都是,可是在我的家乡早已经绝迹。

我们的宿舍与教学区有十几分钟的自行车路程,中间要经过一个深沟。有一天我骑着自行车回宿舍,天色已经擦黑,途经深沟的路段,看到不远处的灌木丛中闪烁着两颗磷黄色的亮点。我一惊,意识到这是夜间活动的动物,赶紧加快脚步疾驰而过。

后来我就非常关注沟里灌木丛中的动静。一天,我终于发现了几只体型不大样子似狗的动物,一打听才知道它们是山狼,不主动攻击人,甚至有些怕人,见人就跑开,主要靠捕食野兔子为生。这下我才恍然大悟,为啥那个兔妈妈会把它们的家安在学生宿舍旁。

在夜深人静时,常听到山狼的嚎叫,虽然它们的体型小,但嗓门并不低,声音同样瘆人。一天晚上,一只山狼竟然跑到我们楼下,这让我着实有些担心。山狼不敢攻击大人,但它们会不会伤害小孩,这个谁也保不准。我的女儿就是在这里出生的,所以我总是很小心,幸好我们在那里住了不久就搬走了。

当时,我曾问了同在那里住了多年的同学,他们大都浑然不知周围有山狼存在,他们也太专注学习啦。

B后院里的獾群

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拿到硕士学位之后,1996年初,我们一家搬到了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在这里我参加一个美国国家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据说这是加州大学九个校区中最美的一个,一派田园风光。校园一边是巍巍的青山,另一边紧连着大海,在里边散步,不知不觉就走到了沙滩上。山与海之间是平阔的原生态草地。我们住的宿舍区,都是两三层的小楼房,红瓦白墙,在绿色原野的衬托下,散发出浓郁的乡村气息。

每年11月到第二年的4月,是加州的雨季,这时花草丰茂,低洼地都集满了水。从我的住处到办公室要骑20多分钟的自行车,一路上随处可见鸳鸯戏水,有一种人间美景唯我独赏的感觉。

刚到那里的时候,女儿才五个多月。我们家住在二楼,一天晚上我抱女儿在阳台上看房后的草坪,发现一群獾在蹦蹦跳跳寻觅食物。在夜幕的衬托下,它们两只泛着磷黄色的眼睛特别闪亮,似乎是一对一对的小灯在欢快地舞动。这一幕情景吸引了还不会说话的女儿,每到天黑的时候,她就闹着让我抱上,指着要到阳台去看。这群獾也非常守时,每天都要来这里晃悠一阵子。女儿静静地看着,不哭不叫,我也很享受这种静谧的氛围和特别的情调。

校园里有个大湖,紧连着大海,里边有各色各样的野生水禽。有一种野鸟,体大如鹅,能高飞远走。我经常带着女儿来这里观鸟,就是在这湖边,我教会了女儿第一首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这么多年过去了,女儿那稚嫩的声音还不时回荡在我脑海里。

C半夜被臭鼬熏醒

1996年秋季我们一家来到斯坦福大学,我来这里读博士学位。斯坦福大学校园平阔,学校背靠几个不太高的山丘,山丘后面就是崇山峻岭,漫山遍野生长着高大的红杉树。

我们虽然都是穷学生,但是住的都是别墅。我们的两层小楼的门前是一个停车场,房后有一个属于自家的花园。各家房子又连成一圈,中间是个很大的草坪,草坪的中心位置是个沙地,有滑梯、秋千等各种小孩游乐设施。

我住的房子,楼下是客厅和厨房,楼上是两间卧室。刚到的时候,晚上睡觉时常被一种莫名的刺鼻“香味”熏醒。很快,就搞清这是一种叫臭鼬的小动物发出的。白天不知道它们都躲在什么地方,只有深更半夜才光顾我们的后院,大概也是来寻找食物的。借着窗户的灯光,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些小动物,比松鼠稍大,毛呈黑色调,从头到尾巴方向穿插几条白色带,尾巴总是翘着。过了不久,我们就习惯了这种味道,晚上睡觉再不被它们干扰。

加州到处都是野鸭子,不足为奇,但有一次遭遇让我至今难以忘怀。有一年的四月,雨季刚刚接近尾声,春暖花开。一天我打开后花园的门,迎面一晃一摇来了一群野鸭子,是一位鸭妈妈带着一群刚孵出的小鸭子,“嘎嘎”直叫朝我们的后花园走来。在半年的雨季里,鸭妈妈也不知道经历了多少艰辛,才养育出这群可爱的小鸭子。她大概是来向每家每户报喜来了,不知别人如何反应,起码是给我带来了很大快乐。

D梅花鹿来派对

在斯坦福读书期间,一个周末我们一家到学校的后山上野炊。刚把食品摆好,就看见附近的灌木林中跑出来两只可爱的梅花鹿,我们还来不及惊喜,接着就是三只、四只……大概有二三十只。我屏住呼吸,小心翼翼,赶快拿出傻瓜相机拍照。可惜时间久远,这些照片都不知道哪里去了。

鹿在中国文化里是吉祥之物,但是从来没有在野外见过。这次与鹿群的不期而遇,给我们的体验太神奇太深刻了。2010年我回斯坦福访学时,女儿来看我,我们又到斯坦福后山上寻鹿,果然看到远处山坡上有几只鹿正在吃草。2015年,我送女儿到美国读书,又来到这里寻鹿,就在路边又看到了几只。每次都没有让我们失望,不知是我们的运气太好,还是这里的鹿实在是多。

鹿是很温顺的动物,真正凶猛的动物也离校园不远。从斯坦福大学开车往后山的方向走,不到半个小时就进入崇山峻岭的红杉树原始森林,在盘山的小道上行驶,会看到加州大黑熊和山豹的路标,提示行人这里有野兽出没。还有一些路牌提示游人遇到这些动物时如何自我防卫。这些标示牌让人毛骨悚然,我的运气也足够好,从来没有遭遇过那种危险。□石毓智

责任编辑:刘洪昌(QF000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