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未来:空间思考的房子会不会“头脑风暴”

2016-06-16 09:48 燕赵晚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想象未来:空间思考的房子会不会“头脑风暴”

探秘城市作品之科技住宅绿色环保健康发展走势

久居繁华的城市、远离大自然的人们越来越渴望明媚的阳光,新鲜的空气,宁静的环境……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迅速提高,老百姓对住房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开始更多地向往“乡间别墅”、“城市里的村庄”、“公园里的家”……但是,提出了这样的理念,是否就可能享受到真正的绿色科技住宅呢?

如今石家庄楼市,一些“绿色环保住宅”、“生态健康住宅”的高科技住宅产品陆续登场,老百姓买房子跟这类科技住宅的亲密接触也越来越密切。科技住宅纵然千好万好,全新的房子,你住进去,当然会觉得舒适才是真的好。

□本报记者 李小白

绿色革命

科技住宅是把舒适从初级向高级变换的革命

所谓绿色科技住宅,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居住概念,它是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学的基本原理及现代科学手段,合理安排并组织住宅建筑与其他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使住宅和环境等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科技住宅,简单地说,就是通过一系列技术保障,实现了高舒适性和低能耗的住宅。

从居住角度而言,科技住宅是能切实提高居住舒适性的。对于住宅的评价和要求,归根到底是舒适性。因为住宅的基本功能和最终功能是住,只有住得舒适,才是还住宅的本义。对于舒适性方面的探索,这些年来可谓从没停止过。

我们可以大致回顾一下,首先是户型革命,即通过户内功能分区的合理安排提高住宅的舒适性;尔后是建筑方面的创新,打破原来千楼一面的旧形象,让住户一进入小区有一种精神为之一振的感觉,这也是一种舒适;又后来是配套,比如会所、网球场、游泳池等;再后来则是注重规划,有特色,有大面积绿地,这提升整个小区的形象。这几年则是在综合优秀的前提之下,在环境设计,在建筑用材用料上下功夫。

总之,一次一次的革命、提高,都是为了提升舒适度。业内人士分析,事实上,科技住宅带来的舒适,不是改进、改良,而是又一次革命,是把舒适程度从初级水平向高级水平变换的革命。人的舒适,说到底是三个方面,即温度适宜、湿度适宜,再加上空气新鲜,而科技住宅能解决的正好是这三方面的问题,通过科技住宅的一整套体系,住宅可以做到适应人体需要的恒温恒湿,可以做到24小时都有新鲜空气供应。这些高舒适的保障是原来所有的户型革命、环境革命、配套革命、规划革命所不能提供的,这就是科技住宅真正的意义。

生态系统

循环生态科技化系统住宅将领跑未来绿色人居

就居住环境来说,美、日等发达国家通过在房地产开发过程中积极应用住宅产业技术,以达到提高居住者生活质量的举措还是值得借鉴与引进的。这些健康科技大致包括:在住宅领域广泛地采用置换新风系统、负氧离子系统、生态空调系统、外窗系统、排水系统及新型建材等科技和产品。

近几年开始,随着我国房地产业的不断发展,一些极具前瞻眼光的房地产商,已经在自己开发的楼盘中灌输了绿色住宅理念,广泛地引入置换新风系统、负氧离子系统、生态空调系统等等先进的健康住宅科技系统。

绿色科技住宅是基于人与自然持续共生原则和资源高效利用原则,从而设计建造的一种能使住宅内外物质能源良性循环的系统,无废、无污、能源实现一定程度自给的新型住宅模式。

石家庄天时冷暖节能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宋伟分析认为,纵观中国楼市,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开发商在绿色科技住宅上发力,地源热泵、新风系统、恒温、恒湿、恒氧等关键词跃然于诸多楼市广告牌上。

从规划和建造方面来看,科技住宅是一个整体,强调住宅区的整体联动和协调性,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实现环境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科技住宅要求能够良好地把握设计尺度,将建筑平面设计、立面选型与周边环境乃至生活配套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建筑功能使用便捷,线条明快流畅,充分利用地形、地势、地貌将各个空间有机组合,同时与自然生态相结合,强调降低能耗,注重在空间布局与物质能源消耗上的节约,即建筑限高、小体量、结构简单、功能多样、低能耗、低维护费用等模式。建筑材料、施工、节能等方面亦可应处处体现生态化和可持续发展。

海外借鉴

要不要借鉴发达国家绿色科技住宅的经验教训

2007年,英国政府宣布将在全国建设10个生态镇。同年11月,宣布将对所有房屋节能程度进行“绿色评级”,以提高房屋能源利用率和减少排放。政府要求从2016年开始,所有新建住宅都必须是“零排放”,此类环保住宅将享受免缴印花税的政策优惠。并且这种环保住宅已经通过检测向世界证明了低能耗这种概念是可行的。

在日本,城市绿化是治理污染的重要举措。东京规定,新建大楼必须有绿地,必须搞楼顶绿化。

近年来,国内政策也多向绿色科技住宅倾斜,但政策是外因,国内绿色科技住宅能否做好的关键还是在于开发商自我意识的提升。

对比海内外,善于“回头看”是许多国外开发商具备的良好品质:虽然目前已经有许多好的技术被引进国内,但同样需要引进的还有思维方式。在绿色建筑相对比较发达的国家,有些项目在入住之后会有定期的回访制度,收集住户入住之后的实际情况和感受,这就有一个反馈机制在其中。而在国内,很少有开发商愿意回头去考察已经交付项目的实际运营情况。

虽然信息反馈之后,或许并不能对项目本身进行修复,但对于走在前端的项目而言,并不能保证第一个项目就做到完美,而“回头看”的反馈机制则为此后的项目提供到一些经验和教训,为后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北京筑萃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伟杰表示,高端的绿色技术从海外进口的比重较大,但在进口之后不能生搬硬套,要因地制宜。同时,国内企业既要“走出去”学习,也要加大自身在研发方面的力度。

刘伟杰说,由于国内外生活大环境本身明显的差异,市场需求和要求也不同。做好绿色科技住宅不仅仅是户内环境的打造,同时还要在户外绿化上下足功夫,此外,环保材料的运用以及此后长久的维护管理都是非常值得事先考虑的问题。

国内对于绿色科技住宅的态度可以更开放一些,国内的生态环境和国外发达城市有本质上的差别。以目前中国市场的发展和需求,中国在不久的将来完全有机会更好地运用绿色环保科技的概念。在打造绿色科技概念的同时,治理好我们大的生态环境。

责任编辑:刘洪昌(QF000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