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改名刮复古风?“西门庆故里”也有地方争

2016-06-14 09:18 华西都市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地方改名刮复古风?“西门庆故里”也有地方争

这些天,作为《人民日报》高级编辑的李辉很忙,很多网站、报纸争相采访他。29年前,李辉写下《可惜从此无徽州》一文,反对将徽州改为黄山。今年4月,借全国开展第二次地名普查契机,李辉再次撰文《地名是我们回家的路》,引发黄山是否复名徽州的大讨论。近年来,一些地方改名时有发生。这些地方为什么要改名?为何要复名?

利益纠葛还是延续传统

近年来,安徽民间要求恢复徽州的声音一直很强烈,但当地政府的态度令人玩味。

今年4月,黄山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接受人民网安徽频道采访时表示,更改市级名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作为民政部门,将深入调研,尽早提出建议。而在2014年,该局回应《省长,我建议把黄山市改名为徽州市》的群众来信时则称:“黄山建市以来的发展成就表明,成立地级黄山市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

“这其中有历史原因,也有行政区划改革和地方财税利益分配和使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教授陆益龙是安徽省枞阳县人,他对本报记者表示,行政区划结构发生了很大改变后,复名“徽州”就不是简单恢复一个名字那么简单,而是涉及行政区划问题。不过他同时表示,“在现有体制下其实这些都是可以解决的”。

整合资源还是刮“复古风”

除恢复地名,一些地方也在进行改名。今年5月30日,江西省庐山市正式挂牌成立,当地民众争相来到市政府门前拍照留影。改名后的庐山市由江西省直辖、九江市代管,此次改名还涉及将原庐山区更名为九江市濂溪区、原星子县被撤销、其下的蓼花镇也更名为星子镇等。

除了统一资源和管理,算文化账也是一些地方改名、复名的动因。今年初,贵州省遵义市遵义县改设播州区,并对相关镇进行改名。据介绍,播州一词从唐朝贞观十三年出现,到明万历二十八年结束使用,前后存在了960多年。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地方出现了借传统文化、借依傍古人等进行“复古改名”的现象。例如鹿邑县欲改为“老子县”、水城县欲改为“夜郎市”,琅琊山“会峰阁”则在古装电视剧《琅琊榜》热播后悄然更名“琅琊阁”,一些地方更是为了“西门庆故里”之名争得面红耳赤。

国家行政学院副教授胡颖廉表示,像涉及行政区划调整以及相应的改名问题,政府决策应努力追求更加科学,多吸取专家和群众意见,避免给群众留下“关起门来决策”的“拍脑袋”印象。(人民日报海外版)

责任编辑:刘洪昌(QF000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