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预测下滑成为了常态。”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表示,应对时各国货币金融政策的协调尤为重要。
李扬是在2016陆家嘴论坛之“全球经济增长前景与宏观政策协调”上作出以上表述的。李扬指出了国际组织对全球经济预测下滑的现状,从供给端和需求端分析原因,并且从四个方面讨论结构性改革的举措,强调货币金融政策尤为重要,需要从六个方面采取措施。
不论是从四月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报告来看,还是五月份欧盟委员会对欧盟地区经济增长的预测,加上六月世界银行新一期全球经济展望的预测,都可以看出世界经济面对的是下降的需求、走低的预期。
“能够表现经济状况长期下滑的,比如石油和大宗商品价格,再比如工业产出和物价,都清楚地显示经济持续下滑的态势。”李扬总结,危机以来全球关于经济预测是不断下滑的,预测下滑成为了常态,也充分显示出经济状况很不好。
李扬指出,这么长时间、全面的全球经济增长下滑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可以从四个角度分析。
第一个角度是供给端,这一角度包含三个因素使得经济下行。其一是技术进步缓慢,创新能力不强,人口结构恶化、特别是人口参与率下降。其二是真实利率水平落在负值区间。其三是资本投资收益率是负的。
“从需求这一面,各国都持续存在缺口,由于存在需求不足,实际增长率在较长时间低于预期。”
另一个角度,由于在需求面、供应面的状况都不理想,传统的政策也失去了效力。“货币政策基本上无所作为,于是各国把政策压在财政政策上。”他指出,因此传统着眼于需求调控的宏观经济政策目前都遇到了挑战。
李扬进一步解释,一个国家接着一个国家利率水平为负,美元和欧元区真实利率的水平,都降到了零以下,这是计算后的全球真实利率水平,在零左右徘徊。
经济下降的原因还包括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下降。李扬指出,美国咨商会研究显示,2016年人均GDP将下降0.2个百分点,更危险的是,美国生产效率可能出现30多年来的首次下滑。“美国尚且如此,全球其他国家可想而知。”
为此,李扬认为首先要认识到,我们面临百年不遇的经济周期,要做好长期应对的准备。其次,从全球的贸易增长率低于经济增长率的状况来看,全球化在倒退,但是金融全球化还在增长。“任何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的外溢效应突出,任何国家不能独善其身。”
他认为,要想推进结构性改革,四个要点非常重要。一个是鼓励创新,世界各国已经采取了措施,比如说美国的国家创新战略,德国的工业4.0,中国制造2025。第二个结构性问题是劳动力市场。第三个是医疗体系。第四个是养老体系。
最后,李扬强调货币金融政策的协调尤为重要,要点有六个。一是维护全球汇率稳定。二是应当继续推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治理结构改善。三是改善国际主权债务的重组体系,维护债务的可持续性。“现在都提不上减债的问题了,当务之急是维护债务的可持续性。”四是研究监督和管理跨境资本的流动。“实体经济不好,但金融非常之活跃,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平凡的、大规模的跨境流动,从而冲击各国的宏观经济,因此全球必须要研究监督跨境资本的流动。”五是完善全球的金融安全网。六是中国的人民币加入SDR,对金融体系会产生重大的影响,怎样发挥作用需要我们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