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节前密集通报防“四风”反弹,但一些隐形变异的腐败仍然存在
端午节前,中央及多地纪委密集通报违反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案例,多措并举严防“四风”反弹。但记者调查发现,一些隐形变异的腐败依然存在,吃喝躲入别墅或农家乐、享乐走向“定制化”、送礼取道“线上”等问题不断出现。
多级通报“打预防针”
为严防节日腐败,端午节前,从中央到地方,多地多部门都进行了通报提醒,要求紧盯“四风”新动向,严打隐形变异,坚决防止“四风”反弹回潮。
6月初,中央纪委对6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进行通报,点名曝光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张力夫违规公款吃喝、收受礼品礼金等案例。广东、山东、河北等多地纪委也通报了相关案例,为端午节腐败问题打“预防针”。
从通报案例来看,无论是穿上“隐身衣”还是躲进“青纱帐”,都会被严厉查处。
除明察暗访外,各地还采取“线上线下”互动等措施进行全方位监督。如中纪委推出手机客户端举报渠道,鼓励群众进行“四风”随手拍。
腐败隐形变异多样
记者在端午节前调查了解到,在个别地方及领域,节日腐败、公款消费等依然存在。为掩人耳目、躲避问责,一些腐败由明转暗,由“线下”转向“线上”。
送礼改送“电子码”。端午节前,记者在京东商城的一家网店看到,节日卡、储值卡、水果卡、蔬菜卡、螃蟹卡等各类礼品卡名目繁多,且价格最高达万余元,收礼者只要输入密码、地址等信息就可“等礼上门”。在其网站所列的合作客户名单中,不少银行等大国企、知名高校都在其中。
礼品衍生“定制版”。在一些实体商店及网店,表面平价的粽子礼包可搭配不同价位酒水、橄榄油等,档次自定。贵州省贵阳市一家开展定制酒业务的徐姓负责人表示,酒瓶虽禁止标注“专供”“特供”,但可印上“品鉴”“专享”等字样,其客户不乏国企、事业单位。
吃喝躲入住宅、农家乐。记者发现,在不少地方,一些高档别墅或住宅被改造成私人会馆,豪华程度远超酒店,供公款消费或老板请客。安徽合肥一名曾经前往别墅做饭的酒店厨师告诉记者,这些别墅一般都在远郊,平时没人,一到节假日就“高朋满座”,“其中不乏领导干部”。
记者采访发现,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乱开发票问题突出,为违规公款消费留下了漏洞。记者近日在北京、山东、安徽等地的多家商场了解到,买高档烟酒、手表、奢侈品都可以开办公用品发票。一家淘宝网食品店的工作人员表示,所卖商品都可以开出礼品、食品、办公用品或劳保用品的机打发票。济南一家KTV的工作人员表示,唱歌也可以开出会议发票、办公发票。
完善政府职能压缩腐败空间
山东大学社会学教授马广海等专家表示,政府的职能范围应进一步优化,缩小权力范围,真正形成“小政府、大社会”的局面,从源头上减少腐败的可能。对于保留下来的政府权力,专家及一些企业人士表示,要通过完善制度真正把权力关在笼子里。
对于乱开发票等腐败漏洞,专家表示,无论是网店还是实体商场,都必须规范发票的开具,标注商品明细;单位报销时也要严格要求列出商品明细,从而避免弄虚作假、乱用公款。
减少腐败行为,让腐败无处藏身,还需更多社会力量参与。专家认为,随着新兴通讯技术越来越发达,群众参与反腐的方式应更加多样便利,对于部分地区的先进经验宜逐步推广。
安徽省委第六巡视组组长何一枫认为,防止“四风”问题反弹,要注重在严肃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方面综合施策,当前应结合正在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把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增强党性修养放在首位,系牢“严守纪律”这根绳,真正让廉洁扎根每个领导干部心中。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据新华社北京6月12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