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孩子的心理密码:孩子的毛病大多是家长制造的

2016-06-12 19:35 今晚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破解孩子的心理密码

我们还会遇到一些有语言障碍的孩子,例如,口吃、咬舌,或者吐字不清。

一个13岁男孩,在8岁的时候开始治疗口吃,却一直没有效果。医生和教师们都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小男孩的口吃反复发作,后来他们了解到,小男孩一直对法语和地理的学习感到困难,考试的时候,小男孩非常紧张。但是他特别喜欢生物和体育竞赛。小男孩在小伙伴中也有领导者的特质,很多小朋友认为他还是很优秀的。

后来医生们又了解到了这个孩子的爸爸是一个商人,性格暴躁粗鲁,每当小男孩发生口吃的现象,他就严厉斥责他,而这个男孩的妈妈,一直忙着照顾弟弟,对他的关心非常少,经常约束他做这做那,很少给他自由时间让他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个男孩虽然嘴上不说,但是心里有点怨恨他的父母。

基于这些事实,医生和老师们认为:他的口吃来自家庭的压力,一旦他和父母接触或者和学校里不熟知的人交往,口吃就会严重,而和自己喜欢的孩子在一起玩耍时,这种现象就不会出现,他口吃的原因全部来自环境,在他自己觉得比自己强的人面前,他有强烈的自卑感,因而他的口吃就会不断发作。在家里,他得不到应有的温暖,当父母和他说话的时候他一紧张加上不开心就会结结巴巴。

后来医生和教师们还发现,这个男孩到8岁时还在尿床。尿床症状通常发生在先是被溺爱和宠爱,之后这种爱被剥夺的孩子身上。他的尿床就是在提醒家人:你们应该多给予我一些关注。

其实这个男孩的口吃是可以治好的,只要我们鼓励他、教育他独立。而且这个男孩承认,弟弟的出生令他不快,这时,家人一定要让他知道:他的嫉妒已经让他走上了错误的轨道,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不知道大家会不会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很多口吃者在发火骂人的时候,便丝毫不会口吃。年长一点的口吃者在背诵和恋爱的时候,通常也不会口吃。就是说,口吃者必须与别人接触,建立关系。

如果一个孩子在学习说话的时候没有遇到任何困难,就没有人对他这方面的能力产生任何疑问。当他存在这方面的问题时,家庭会特别为这个孩子操心,因此,这自然也引起孩子太过关注自己说的话,他越是想控制自己的表达,结果可能就越相反。

在对待口吃孩子的问题上,我们应该鼓励和给予适当的方法,鼓励他们,或让人等他们把话说完,我们要友好对待他们,只有通过友好的启发和增强他们的勇气,才能彻底让孩子改掉口吃的毛病。 【奥地利】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著

责任编辑:刘洪昌(QF000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