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糖尿病,莫忘查胰腺

2016-05-26 19:49 羊城晚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突发糖尿病,莫忘查胰腺

胰腺癌因为死亡率高、治疗效果差而被称为“癌中之王”。而在某些糖尿病的背后,原来是胰腺癌作怪。近日在广州召开的全国胰腺癌疼痛诊治多学科研讨会上,广东省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主委、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胆胰专科主任陈汝福教授提醒,如果四五十岁人突然新发糖尿病,出现急剧消瘦,同时伴有上腹疼痛不适等消化道症状,既没有糖尿病家族史,人也不肥胖,最好及时进行胰腺影像学及肿瘤标志物的检查,排除胰腺癌。

血糖突然升高,用药难降者是高危人群

52岁的李女士近日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完成了胰腺癌的根治性淋巴神经清扫手术。三个多月前,身材肥胖的她因身体急剧消瘦而被发现患上新发糖尿病,但口服降糖药血糖降不下来。

陈汝福说,在目前的研究和门诊中,我们发现在新发糖尿病人中,存在一定数量的胰腺癌的发生案例,这些病人一般年龄在四五十岁,普遍出现类似李女士的症状:短时间内急剧消瘦,血糖升高(空腹血糖在10摩尔/升以上但又不是特别高),而且常规用胰岛素或降糖药治疗效果均不理想,同时伴有上腹不适、疼痛、消瘦。

据专家的临床经验,之所以新发糖尿病在胰腺癌病人中发生率高,胰腺疼痛发生率也很高且疼痛发生的时间较早。原因是胰腺癌通过炎症因子的物质引起胰岛细胞的功能障碍。胰岛细胞功能出现问题,糖尿病就跟着来了。

四五十岁新发糖尿病莫忘查胰腺

近年来,因为生活、饮食习惯的改变,我国胰腺癌的发病率大幅升高,从以往的4-5/10万上升至11-12/10万,由于胰腺位于中上腹,毗邻肝脏、胆囊、胃十二指肠和脾脏等器官,早期临床症状易被忽略,或与胃病、胆囊疾病等混淆,容易误诊漏诊。

陈汝福提醒,鉴于早期胰腺癌被发现的几率较低,而病人患有新发糖尿病时很可能是胰腺癌的病征之一。因此,假若新发糖尿病病人伴有上腹部的不适或疼痛、血糖中度偏高以及体形消瘦的,要高度怀疑是否患有胰腺癌,及时到医院进行胰腺检查。

目前,对胰腺的检查主要通过影像学进行,即进行CT扫描,再加上消化道肿瘤指标检查,一般都能把胰腺癌筛查出来。

胰腺癌高危人群一年一次体检

鉴于胰腺癌治疗难度大、预后差,目前最有效延长病人生存期的办法是外科手术切除肿瘤,早诊断早治疗才能提高患者的生存期。陈汝福建议,胰腺癌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防癌体检”。

凡年龄大于40岁,有上腹痛或背部疼痛、消瘦、有胰腺癌家族史;患慢性胰腺炎多年者应该一年一查。专家强调,突发糖尿病或有不典型糖尿病的患者更要注意定期筛查,除了抽血检验肿瘤标记物CA19-9外,建议加上多排螺旋CT及高端MRI动态增强扫描,提高胰腺癌的早期诊断。

受访专家/广东省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主委、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胆胰外科主任 陈汝福  文/羊城晚报记者 陈映平 实习生 李林芳

责任编辑:刘洪昌(QF000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