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隆教父”:“换脑”再造一个“爱因斯坦”难度高

2016-05-26 19:32 华西都市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克隆教父”:“换脑”再造一个“爱因斯坦”难度高

一头齐耳的金发,脸上挂着狡黠又顽皮的微笑,5月25日,前来成都参加学术活动的约翰·戈登教授,让人过目不忘。他是“克隆教父”,英国剑桥大学细胞生物学教授,英国发育生物学家。2012年,他与日本学者山中伸弥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表彰他在细胞核重新编程研究领域作出的杰出贡献。

提高老年人生命质量

作为“2016大健康产业发展及人才战略论坛”的特邀嘉宾,约翰·戈登发表了关于细胞移植技术和应用展望的主题演讲。演讲结束后,他接受了媒体的专访。看到记者们纷纷站着,已经82岁高龄的他表示,记者不坐他也不坐。采访过程中,原本和记者一样坐着的他,果然跟站起来提问的记者一道站着接受完采访。

当天的演讲中,约翰·戈登简单回溯了细胞替代和移植可行的证明过程。在不断重复细胞移植实验的过程中,约翰·戈登发现,细胞能记忆自己来自何处,因此在转化成其它基因后,必须消除细胞的记忆,从而实现细胞移植在临床的应用。

据约翰·戈登介绍,针对人类的退行性疾病即和年龄增长相关的疾病,细胞替代正在发挥不可取代的作用。既然细胞可以替代移植,我们为何不将有缺陷或死亡的细胞替换掉呢?基于这样的思考,针对老年人的视网膜疾病,可以通过外科手术,将替换后的视网膜色斑上皮细胞,植入人体眼球后部,实现疾病的治疗。

人类长命百岁有极限

在专访环节,华西都市报记者也针对细胞移植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提问。考虑到细胞可以替代移植,人类是否也能通过这种手段,不断提高寿命甚至长命百岁呢?

听闻这个问题,约翰·戈登笑了,他表示,就目前的现状来看,人类的寿命确实在缓慢的不断提高,全球的百岁老人也越来越多,然而这种缓慢增长是有限度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他相信人类将更长寿,但细胞移植的应用更多在于针对老年人疾病的治疗,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期待通过该技术来长命百岁似乎是有点天方夜谭了。

在演讲中,约翰·戈登教授提到了人体不同部位细胞提取难度的情况,表示细胞越多替换提取越难,例如相对于替换提取眼球细胞,提取脑细胞则困难得多。当被问到如何看待“换脑手术”以及人类是否可以通过移植脑细胞变得更聪明,例如再造一个“爱因斯坦”时,他表示,细胞替换移植从实验到应用有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且脑细胞的替代移植目前尚未攻克,加之不少国家对人体细胞替代移植是有严格的法律规定的,他认为,就目前来看,上述技术将更多在解决人类疾病上得到应用,并且即使如此仍需国家相关部门审批,从这个角度来看,让人类更聪明或再造一个爱因斯坦可能不太现实。

责任编辑:刘洪昌(QF0001)  作者:罗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