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计生委近日举行会议,要求医疗机构必须依法执业,禁止出租或变相出租科室,禁止发布虚假医疗广告等违法违规行为。新华社记者连日来调查发现,一些虚假医疗广告并未杜绝、依然花样百出,一些医院以“无中生有”的病情和虚假宣传的套路,使前来就诊者落入“医疗陷阱”之中。套路一:两性疾病成虚假宣传“重灾区”
“在听到自己患有男科、妇科特别是性传播疾病时,一些患者羞于到大医院看病,而选择民营医院。”广州市增城区人民医院副院长黄延年说,有些不正规的民营医院,在治疗疾病尤其是生殖系统疾病时,喜欢夸大病情,打擦边球,用似是而非的语言描述病情,加重患者心理负担,增加患者治疗费用。套路二:体检必有“病”,且“病得很重”
不久前,24岁的广州白领小瑶到一家正做推广活动的专科医院做了体检。“哪料到医院检查出我患有宫颈糜烂,当天就上药冲洗做了红光治疗。”
小瑶说,更使她感到害怕的是:“他们告诉我,现在不及时做治疗,容易出现输卵管阻塞,还会引起宫外孕。”医生向她推荐了一种叫做“Leep 刀治疗”的方法,治疗价格在1780-2980元之间。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妇科主任冯忻告诉记者,所谓“宫颈糜烂”是“柱状上皮外翻”的表现形式,在排除病理性病变的情况下是不需治疗的。套路三:拉大旗扯虎皮自封“重点医院”
“重点妇科医院”“不孕不育科研基地”“计划生育定点医院”“官方指定医院”……在广州,不少医院在其官方网站挂出这样的头衔。这种情况在其他城市也不鲜见。
针对这类宣传语,记者致电广东省卫生计生委医政处。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广东省卫生计生委并没有指定的重点医院,也没有认定某些医院为专门的“重点妇科医院”。如何清除虚假医疗宣传滋生的土壤
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刘远立认为,部分医院出现迷惑患者的“虚假宣传”现象,一方面是缘于信息不对称,另一方面医学本身充满不确定性,现代医学还远不能做到“包治百病”。部分医疗机构为吸引患者前来就医,在利益驱使下钻了空子。
面对无处不在的医疗宣传,普通民众如何辨别真伪?冯忻认为,卫生部门应注重科普宣教和疾病预防,使广大民众增强甄别虚假医疗信息的能力,同时要把打着高科技旗号的虚假医疗宣传公之于众。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