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相信大伙儿都比较熟悉。可用药时,您是否详细看过或者看懂过药盒里的说明书呢?您是不是会把药品说明书当成一张废纸扔掉呢?有关专家表示,药品说明书是帮助医生和患者认识和了解药品,指导患者安全用药的法定文书。无论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在用药前都应仔细阅读说明书,这是安全用药的前提和基本。
□本报记者 梁蕾
指导专家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药学部副主任 杜文力
药品名称:为了避免您重复用药
药品说明书都标有药品的通用名,有些还有商品名、英文名、化学名(其中非处方药无化学名)以及别名等。同一成分的药物只有一个通用名(即国家规定的法定名),但商品名则可因生产厂家不同而有若干个。从商品名上一般看不出药品的主要成分,所以,吃药时不能只知商品名,而应清楚药品的通用名,这样才可以避免重复用药导致的药物过量或不良反应。
药品成分:药物的组成让你吃得明白
西药一般都标明药物的组成成分和含量;中成药有全部标明成份的,也有只标明部分成分的。
药品性状:药品的质量让你吃得安全
药品性状是对药品的色泽和外表感观的规定,包括形态、颜色、气味、味感等,它们有的能直接反映出药品的内在质量,对鉴别药品真伪、优劣很有意义。
药品适应症(功能主治):治疗疾病的依据
“适应症”是西药的治疗范围;“功能主治”是中成药的治疗范围,包含”功能“与”主治“两部分。对于使用非处方药的患者能够自我判断自己的疾病是否与适应证相符、对症下药,可在药师的帮助下选择购买;处方药则一定要咨询医生或药师,不可自行购药服用。总的来说,普通患者缺乏医药相关专业知识,最好不要仅凭“适应症”或“功能主治”自行选择药物。
药品规格:告诉您吃多少药
“规格”是指药物含量。需注意,同样大小的药片或药丸等,其药物含量是不一样的!所以,吃药时必须用多少“ml”或“mg”确定服药剂量,而不能笼统的说吃几片或几袋。
用法用量:告诉您吃药的方法
药物的用法,如饭前、饭后、睡前服用,一天一次或三次,是口服、外用还是注射等都必须仔细看清楚。药物的用量也必须按说明书的规定应用。需注意的是,有些说明书用量只标识成人剂量,老人、小孩必须准确折算后再服用。
不良反应:告诉您吃药后的一些副作用
我国对药品不良反应的定义为: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包括:(1)副作用 (2)过敏反应 (3)继发反应 (4)毒性反应 (5)致畸、致癌、致突变。需要明确的是,药物不良反应是一种常见现象,任何药物都会发生不良反应!即使在“不良反应”一项中注明“尚不明确”的,也不能保证该药就不会发生不良反应。有的药品说明书中对该药品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写的很少,但实际上发生的却不一定少。
判断某种药物的好坏不能以不良反应的多少来衡量。说明书上注明的不良反应多并不是坏事,患者可以通过阅读说明书,了解不良反应信息,做到心中有数,并在用药时进行自我监测。一旦出现不良反应特别是毒性反应时,应当立即停药,并及时上医院采取救治措施。
禁忌及注意事项:告诉您用药不可“一刀切”
在药品说明书的“禁忌”及“注意事项”项中,往往会出现“慎用”、“忌用”、“禁用”等字眼,它们的意义截然不同:“慎用”就是谨慎使用的意思,并不是绝对不能用,而是提醒用药者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仔细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发现问题必须立即停药;“忌用”是指不适宜使用或应避免使用,患者使用该药后可能发生不良反应或不良后果;“禁用”就是禁止使用的意思,这是对用药者最严厉的警告。
在阅读说明书时,患者应对禁忌症、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注意事项等特别重视,如有不明之处,应向药师或医师咨询。
药物相互作用:告诉您同时吃两种或多种药安全事项
药物与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指一种药物改变了同时服用的另一种药物的效应。其结果是一种药物的效应加强或削弱,也可能导致两种药物的效应同时加强或削弱。例如应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还包括甲硝唑、替硝唑、呋喃唑酮等)期间饮酒可抑制酒精代谢,引起乙醛蓄积中毒,这是典型的药物相互作用。
药品贮藏:告诉您不同的药应不同储存
药品只有在适宜的条件下贮存,才能保证药品质量。说明书中一般都会标明药品的储存条件。常见的术语解释如下:常温,指10℃~30℃;阴凉处,指不超过20℃;凉暗处,指避光并不超过20℃;冷处,指2℃~10℃。另外,有些药要冷处保存,应置入冰箱冷藏,如胰岛素、人血白蛋白、丙种球蛋白、乙肝疫苗等,但切记不能冷冻,否则会失效。
批准文号:告诉您这样识别真假药
药品“批准文号”也叫“国药准字”号。一药一号是药品生产合法性的标志,是药品身份的证明,是识别真假药的重要依据。从“批准文号”可以判断该物品是正规药品还是属于保健品,或者属于食品。
OTC:告诉您不是医生的处方药也不能乱用
标明“OTC”就代表是非处方药物,这些药物虽然相对安全,但是药三分毒,任何药物都不能随意使用,必须在医师或药师指导下使用。
相关链接
如何安全合理选择药物?
首先应当确诊自己是什么病,然后对症下药,不能只凭自我感觉或某一个症状就随便用药。比如发烧、头痛,是许多疾病共有的症状,不能简单地服一些止痛或退烧药;又如腹痛,也是一些疾病的共有症状,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地使用止痛药,就会掩盖一些急腹症的症状,贻误病情而造成严重后果。
其次是了解药物的性质、特点、适应证、不良反应等,尽量选用疗效好,毒性低的药物。比如止痛药就有许多种类,对于一般感冒、头痛、关节痛、神经性疼痛以及经期腹痛,可选用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阿司匹林、消炎痛等其中的任何一种;对于胃肠痉挛引起的腹痛可选用颠茄、阿托品等其中的任何一种。但如果将前一类止痛药用于治疗腹痛,不但无效,反而有害;反之,用后一类药治疗头痛、关节痛、月经期腹痛同样无效。
第三,治疗同一种疾病会有很多不同种类、不同药理作用的药品,每种药品都有各自的特点,针对不同的人群和病种,只有适合与不适合,没有好赖之说。所以,用药一定要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