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平均工资数据近日陆续出炉。已公布的平均工资的地区中,非私营单位的平均工资都明显高于私营单位。专家分析,提升私营单位收入的根本之道还在于提升全社会的知识水平,提高单位劳动生产率。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去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62029元,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39589元。随后,各地陆续公布了年平均工资。同全国一样,河北、安徽、湖南等地非私营单位的平均工资明显高于私营单位。据了解,非私营单位包括机关事业单位、国企、上市公司等,大中型企业居多。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分析,这样一个差距也是因为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造成差距在拉大。当经济下行的时候,处于整个产业生态末端的小微企业受到的影响相对就会更大。
另一方面,养老金政策调整外加本身的管理规范,也让非私营单位的工资增长幅度明显较私营单位会高出许多。
潘建成表示,这些企业的五险一金,社会保障的缴纳水平相对来说,会比较齐备一些,这些实际上,它是记入税前工资的,这样一记入,它的工资水平明显会提高。
从行业来看,各地平均工资最高的行业也不尽相同。其中,湖南年平均工资最高的行业是金融业92826元;河北年平均工资最高的行业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93983元;安徽年平均工资最高的行业是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81692元。潘建成认为,结合各地行业工资水平来看,高技术、知识结构要求较高的行业工资水平也较高。因此,提升私营单位收入的根本之道,还在于提升全社会的知识水平,提高单位劳动生产率。
潘建成表示,城镇非私营部门的职工结构、知识素质的水平相对会高于或者说明显高于私营部门,每年几百万的大学生可能大多进入的是非私营部门,而比如农民工相对比较多地进入私营部门,反映出一种知识回报的差距。据央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