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逾不惑 必须吃阿司匹林吗?

2016-05-23 19:55 沈阳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年逾不惑 必须吃阿司匹林吗?

背景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日前正式出炉,报告显示,2014年,中国心血管病死亡率仍居疾病死亡构成的首位,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

记者走访多家医院发现,患者对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意识有所提高,但是对阿司匹林这种治疗早期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到底该怎么吃,还是很是迷糊。而最近朋友圈也热传:40岁以上的人,不管有没有心血管病,都应该服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可是专家称,阿司匹林,真的不能乱吃, 临床遇到吃阿司匹林导致胃出血、脑出血的病人并不罕见。

健康人没必要吃

“吃阿司匹林能预防心血管病的观念深入人心。可是他们却不知道,阿司匹林最大的副作用就是会导致隐性出血。”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循环内二科主任张曼称,在心脑血管疾病早期治疗阶段,阿司匹林是基础药物,其地位不可动摇,使用方法也无可争议。可是,对健康人来说,服用阿司匹林的副作用大于潜在的好处。临床遇到吃阿司匹林导致胃出血、脑出血的病人并不罕见。而最常见的出血是隐性出血,以消化道出血和便潜血为主,严重的可导致内脏和颅内出血。“有人脑出血了,肯定不会以为可能还和阿司匹林有关。”不应提倡在全部健康人群中普遍服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病,应给临床获益大于风险的人群服用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

高危人群有哪些

各国指南都建议,具有心血管疾病中、高危风险的人群应该考虑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张曼解释称,在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中,如果有确切的心绞痛和脑梗塞的病史,已经知道有冠状动脉和脑血管动脉硬化引起的疾病,那就得吃阿司匹林干预,不让斑块进一步加重,比如小病灶脑梗,如果不服用阿司匹林减少血小板聚集,就会慢慢地全部堵死,变成大面积脑梗塞。又如心绞痛患者,如果不服用阿司匹林干预,血管从堵塞20%变成堵塞100%,就会变成心肌梗死,最终变成恶性事件。

张曼提醒说,有几种人千万不能服用阿司匹林:有哮喘的人;阿司匹林过敏;消化道溃疡;出血性疾病;近期做手术的患者等。

心梗发作须嚼服

对于阿司匹林的预防剂量,张曼称,每天的量是100毫克,就是每天一片。最好晚上6、7点钟服用,这是因为一般心梗猝死都是在凌晨,服药后晚上9点多钟的时候,血小板就开始逐渐生成,凌晨两点左右就是最多的时候。此时如果发生血管破裂或堵死等突发情况,药物能把发病的时间段给覆盖了,“不是所有的药物能保证药效能持续24小时,所以晚上吃效果最好。此外,服用阿司匹林的病人千万不要贸然停止使用阿司匹林。”

对于发生心肌梗死时,是速效救心丸有效,还是“在服用阿司匹林的同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更有效呢?张曼称,一般认为急性心梗是突然的血栓形成的,吃阿司匹林可让血栓进展得慢一些,同时,硝酸甘油比速效救心丸起效快,舌下含服1分钟就开始起效了,服用及时可大大减少死亡率。“阿司匹林加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用于急救,可延缓症状,减少交感兴奋,血小板聚集差,增加患者到医院做介入治疗的机会。有冠心病史的患者和有冠心病风险的健康人,家庭药箱都应该备有阿司匹林,而且还应随身携带。阿司匹林用于急救时,需要注意两个问题,第一是水溶性300毫克,第二,一定要嚼碎服用。”

如何检查心血管

张曼称,常规体检针对心脏的检查只有心电图、测每分钟心跳等,这两个项目能判断心脏跳动节奏是否异常,但并不能查出是否存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硬化斑块破裂形成血栓等隐患。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硬化斑块破裂形成血栓是冠心病的直观表现。她建议,最好每年能进行一次心血管专科方面的检查,了解血压、血脂、血糖以及心电图、心脏功能方面的情况,将引起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及时控制,降低冠心病的发生。

“很多患者认为自己的冠脉血管目前堵塞50%,目前60岁,可能按照既往的发病速度,到70—80岁,冠脉血管仍然畅通。”张曼称,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只要明确诊断已经患病,就应该积极改善生活方式,如运动,减重,限盐,严格控制基础疾病,如血糖,血压,肥胖等,规律用药,这样才可以延缓冠脉狭窄的速度。在心脏处于脆弱的状态下,本应该注意休息,但很多年轻人却没有警惕意识,仍然过度劳累。有的为了提神,大量吸烟、饮酒、喝咖啡浓茶,这样一来,无形中更增加了心脏病发作的危险因素。

 

责任编辑:凤凰(QL0003)  作者:樊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