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是被同事抬进了医院,姚先生万不会想到43岁的自己竟然会“中风”,而且医生在为他做完心电图后明确地说,“这是房颤导致的血栓阻塞了脑血管引起的。”姚先生想不通,早上自己还好好在办公室开会,怎么就一下子头晕目眩,手也不听使唤了?房颤又是怎么回事儿,咋会引起中风呢?
房颤是卒中常见病因
所谓“中风”,老百姓并不陌生,它又称为卒中,具有极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全球每年的脑卒中死亡人数高达670万人。据《中国卒中一级预防指南2010》研究显示,卒中已经成为导致我国国民死亡的首要原因。不仅如此,脑卒中还可导致患者行动严重受限、瘫痪、永久性失语或失明。
房颤的全称是“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徐安定教授表示,房颤未诊断可能是不明原因卒中的主要原因,而卒中是房颤的首要表现。普通人群中每10人有1人患有脑卒中,而在房颤人群中,每10人有5人患有脑卒中。
很多患者都和姚先生一样,四十岁左右,突然出现言语不清、头晕、身体无力等症状。及时就医后,进一步诊治才发现,真正的病根在房颤上。因为正常情况下,心脏收缩和舒张是协调的,可心房颤动时,收缩功能会大幅下降,心房中的血液因此瘀滞,形成血栓。而血栓一旦脱落,便会随着血液进入脑部血管,堵塞在血管狭窄处,阻断供血,造成中风。
抗凝治疗是预防核心
与脑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卒中不同,预防和减少房颤所致卒中的有效手段是抗凝治疗。徐安定教授说,通常来说,房颤患者卒中预防的传统方法是服用维生素K拮抗剂,比如华法林。但是由于华法林受食物、药物影响大,需要不断调整剂量,还需频繁去医院抽血监测,非常不便。若剂量调整不好,可能预防不了中风,也很难达到令患者和医生满意的抗凝效果。饮食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尤为重要。国人的食物结构比较复杂,还有不少患者在治疗的同时服用中草药等原因,导致使用华法林的效果难如人意。在这方面,一些新型的口服抗凝药物更有优势。
预防中风避免误区
保健是有效的×
保健品不能代替正规的治疗,特别是房颤患者应该使用抗凝剂,这个事情不能替代。而且在使用康复抗凝剂时,不管是经典的华法林还是新型的抗凝剂,都不主张和任何活血的中药联合使用。
简单吃药就ok×
一旦发生卒中,要到正规医院的卒中中心就诊,不要轻信“我吃了什么药就好了”。家里老人有房颤,一定要去医院做专门的评估,绝大多数的房颤都需要抗凝治疗,还有包括高血压的控制、抗血压药的使用等,都是综合治疗,而且是需要长期坚持的。
去医院输液“通一通”×
很多怕再次中风的患者,总是想隔三差五到医院输个液“通一通”,静脉一扎上,就感觉自己不会再中风了。但这只是心理作用,并不是真正规范的、有循证医学证据的二级预防。
相关阅读
为了使我国缺血性卒中伴房颤的诊断和抗凝治疗水平迈向一个崭新的高度,中国卒中中心联盟今年发起了为期三年的“缺血性卒中伴房颤抗凝医疗质量改进项目”,主要目标为持续改善缺血性卒中合并房颤患者出院二级预防抗凝率,同时逐步提高卒中患者房颤检出率。 吕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