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一场留存记忆的班级或个人毕业旅行,拍一组温馨或搞怪的毕业照,举办一次班级聚餐或“毕业轰趴”,为了有仪式感地告别大学生活,毕业生们的花样不少。记者采访发现,伴随着名目繁多的毕业活动,是数目客观的“账单”,这让很多毕业生“快乐并痛着”。
编者按 又是一年毕业季。据统计,今年南京53所高校的毕业生总数多达25万左右。每一位毕业生,都有太多对大学的不舍和对未知的期待。选择何种方式作别校园?毕业季里有啥别样风景?毕业后的出路如何更精彩?本报今起推出“聚焦高校毕业季”系列报道,期望在这特殊时节,为高校学子们带去更多启示。
毕业旅行成“必修课”,
一趟花费大几千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民航运输管理专业的彭梦启今年毕业,才和同学结束三亚之旅的她又计划着去重庆、四川,“工作确定了,毕业论文结束了,空出的这段时间,正好和同学来几场毕业旅行。”
“毕业旅行更像是一种仪式,代表着作别自己的学生生涯。” 彭梦启说,两趟旅行计划半个月,但三亚一趟旅行后她就发现,实际消费超出了她的预期,“预计总花费可能要突破6000元了。”
毕业旅行并非个别,从事高校毕业季各项服务业务5年的南京工程学院学生阚逸龙介绍,现在绝大多数毕业生都会在临别前与同学、好友结伴出行,去的地方一般都比较远,云南、西藏是热门选项,费用都不低。
“除了三五好友的小团队旅行,一般还有班级组织的大团队旅行,花费稍微低点。”阚逸龙介绍,班级毕业旅行多会选择浙西大峡谷、西塘、乌镇等南京周边地区,人均花费多在200元到500元之间。
一所211高校物联网工程专业邓雪薇和闺蜜的计划是“台湾自由行”。“差不多要花7000多元。”她说,这些费用大部分都是父母赞助的。
烧钱项目不少,部分学生“吃不消”
记者了解到,毕业旅游只是毕业季众多花费中的一项,毕业设计、毕业照、各种聚餐,都在让大学生口袋里的钱哗哗往外流。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的何宝坤的毕业设计正进入收尾阶段,看着自己亲手设计做成的室内装饰品摆件,他的心情有些复杂。“就是这么些小东西,花了我4000多元呢。”他介绍,其中涉及到的陶瓷部分是专门去景德镇做的,他为此还在景德镇住了快3个星期。
毕业设计的花费少则几百,多则数千。“艺术类专业学生的花费尤其‘不靠谱’,”何宝坤说,同宿舍一个学平面设计的,制作费用不算,光宣传册就花费超过2000元。
拍一组别样的毕业照,也成了这两年毕业季的固定花费之一。
阚逸龙介绍,从4月底开始,就陆续有学生找他租赁服装拍摄毕业照了,目前每天的租赁人数均超过100人。继民国服饰搞怪摄影后,航拍今年成了最时尚的。南京师范大学金融专业大二学生杨泽宇说,他为此还特地成立了羽翼航拍工作室,8人以下的按人头收费,99元/人,共拍6张;20人以上的按次收费,一次399元,共拍4张。
至于毕业聚餐,更是“横扫”毕业生。班级聚、寝室聚、社团聚、好友聚,人缘好的学生毕业饭局十几顿饭是常态。近年来,还冒出个时尚的“毕业轰趴”,即在一个集KTV、棋牌桌游室和厨房等于一体的大别墅内狂欢。
“虽然吃一顿饭人均也不会超过百元,但十几二十场下来也吃不消啊。”南京林业大学的胡同学说,家庭不富裕的他不好意思和父母开口,已经欠了不少“外债”。
记者调查了南大、南航、南林、南师等几所高校的20多位毕业生,毕业花费万元左右的超过八成。
对非理性消费说不,用更好的方式“告别”
“大学一毕业,相处几年的同学就会各奔东西,难有再见面的机会。”南京大学团委的施佳欢老师说,可能外界觉得毕业生的吃饭、拍照、旅行太过“俗套”,但这些“俗套”某种程度上也折射了学生之间的一份情谊和不舍。
“其实,很多毕业前的消费都是人情消费,”胡同学说,同学吃饭喊你了,不去不好;别人喊你一道去拍照,不去也不好,总不能晃了人家面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辅导员王亚鹏老师则认为,毕业生们希望通过有仪式感的活动告别校园可以理解,但她不提倡“大把花钱买回忆”,“同学间的告别方式有很多种,未必一定要出去旅游或是大吃大喝,借钱、向父母伸手更是不合适。一张简单的卡片、一本普通的纪念册,也能表达同学间的真情。”她建议大学生,对非理性消费选择说不,用更好的方式“告别”。
南师有个毕业班,打算每月每人集资几十元赞助贫困山区小学生,资助他们念完大学,希望通过这些孩子的成长留住他们的青春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