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家长对孩子犯的错误,只会就事论事,而没有想到是什么才会导致这种事情的发生。就好像从完整的旋律中抽出一个音符,然后试图脱离组成旋律的其他音符来理解这个音符的意义。这种做法显然欠妥,但却在我们的生活中普遍发生。
如果我们问一个孩子他为什么懒惰,我们很可能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因为孩子不会说出自己懒惰的根本原因。同样,我们也不要期望一个孩子会告诉你他为什么撒谎。就连深谙人性的伟大的苏格拉底都说过一句话:“认识自己是多么的困难!”我们怎么能期望一个孩子能够回答如此复杂的问题?别说是孩子,就连很多心理学家都对类似的问题无法回答。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我们要想办法认识孩子的整体人格,这个办法不是要去描述孩子做了什么和如何去做,而是要理解孩子对面临的任务所采取的态度。
孩子最初的生活环境对他的成长非常重要。有一个13岁的男孩,他有两个妹妹。5岁前,他是家里的独子,并且愉快地度过了这段美好的时光,直到他妹妹出生。当他是独生子的时候,妈妈总是试图满足这个既依赖而又固执的儿子的每一个心血来潮的要求。不过,当这个孩子表现出没有教养和胁迫性的态度和动作时,妈妈也经常感到生气。于是,母子关系随之紧张。总之,他总是以各种讨厌的方式随时随地寻求关注。
虽然这个孩子给他妈妈制造了很多麻烦,但他的本性并不太坏。妈妈还是依从他令人讨厌的态度和行为,还是帮他整理衣服,辅导功课。这个孩子总是相信,他的妈妈会帮他解决任何他面临的困难。
这个孩子在8岁那年,伴随着妹妹的成长,家长把注意力偏移到了妹妹这里。他开始自暴自弃,做什么事情都懒散拖沓,常使他妈妈盛怒不已。一旦妈妈没有给他想要的东西,他就扯妈妈的头发,不让妈妈有片刻安宁,拧她的耳朵,掰她的手指。
虽然这个孩子的行为也受到了来自家庭和学校的批评,但是他拒绝改正自己的行为方式,他的妹妹越大,他偏执的性格就更加强烈,他的小妹妹很快就成为他的捉弄目标。这个孩子由于嫉妒做了出格的行为来引起家人的关注,于是妹妹就成了他的撒气筒。
我们一般不会意识到一个妹妹的出生会是一个哥哥成为问题儿童的原因。但这种情况却经常发生。自然,这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物理学因果关系。在心理“下落”方面,严格意义上的因果关系并不起作用,而是孩子在心理不健全的情况下,诸如嫉妒、自私,这些大大小小的错误在起作用。【奥地利】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