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已经知道,量子涨落可能催生能够稳定存在的虫洞;一些科学家又开始考虑,是否能将其应用到其他领域中。在前文中,我们曾做过如下设想:即在太空中拾获免费的燃料,以促成星际间的穿越。如果空间本身就充斥着能量,我们是否能够捕获这些能量以供己用,驱动飞船呢?这和之前捕获氢能源的构想并不相同,而是直接将太空化作动力源。就像氢燃料和反物质一样,这种能源的一大关键问题在于“空间燃料”到底能提供多少能量。让人失望的是,对于真空中的能量(即“零点能”)我们还知之甚少,其实用性也存在着较大的争议。虽然宇宙中确实遍布着量子涨落的过程,但由于其过于微小,因此,它们未来的前景还是个未知数。
量子物理学家们计算后得到,真空的能量是非常巨大的,远远超过宇宙中全部物质所蕴含的能量。事实上,前者大约要大上一百亿的万亿万亿万亿……倍。对此,马克·米里斯评论道: “我曾经读到过,一咖啡杯大小的真空能就足以将地球上的所有海洋蒸干——如果这类能量是真实存在并且有形的,准能派上大用场。”阿库别瑞博士也表示赞同:“空间能量是巨大的,如果真能为我们所用,那么所有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不过宇宙学家们则认为,真空能虽然很巨大,但还没巨大到这个程度,不然我们早就不复存在了。他们表示,能量和质量是等价的,而且质量势必会产生引力效应。如果真空能真的能大到这个层级,那么宇宙就会在创世伊始坍缩成一个硕大无朋的黑洞。一些宇宙学家认为真空能所提供的并非引力,而是斥力。
不过,如果真是如此,那么宇宙也早就被互斥的巨力摧毁了,早到原子都还没有形成。因此,这些科学家怀疑真空能其实要小得多。得克萨斯大学的诺贝尔获奖者史蒂文·温伯格博士断言:“像地球体积大小的真空能可能还不如我们从一加仑(约3.8升)汽油中获得的能量多。”如果真是这样,汉·索洛还是在飞船上装个捕获器,继续在太空中捞氢原子吧。
目前,大部分科学家都认为真空能不会那么巨大,但依旧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我们仍然无法认定究竟真空涨落能产生哪一种性质的力:引力、斥力,还是两者皆无。另外,我们也无法确定这种能量是否能够收为己用。不过一些科学家还是满怀希望地认为我们能够研发出相应的技术,真正利用上这种能量。
他们推断,总有一天,我们能学会如何“发动”真空,正如物理学家李政道博士所描述的那样,让“真空”为我们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