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卫视和韩国MBC电视台共同打造的养成类节目《星动亚洲》中,中方团队正在一线体验着“中韩合作”的水深火热。对于近期爆红的“韩国综艺编剧”,他们最有发言权:为什么说在韩国综艺节目里,制作人和编剧是“皇帝和甄嬛”的关系?韩国编剧的脑洞、权限和地位到底有多大、身价有多高?中韩合作时,韩国编剧是如何“虐晕”中方小伙伴的?近日,记者前往《星动亚洲》位于首尔京畿道的MBC电视台节目录制现场探班,独家专访《星动亚洲》第二季总导演李靓,揭秘中韩团队台前手拉手、台后狂吐血的虐恋。
虐明星,虐制片
韩国综艺节目大致有3个工种:制作团队包括制作人(PD)、作家(编剧)和VJ;技术团队包括摄影师、照明师、道具师、录音师、剧务等;出演团队包括主持人、固定出演者及特邀嘉宾。
“有个有意思的比喻,就是说在韩国,总PD是皇帝,总作家就是甄嬛。PD的很多决断,作家都是可以影响的。虽然最终拍板的还是PD,但他一定要对作家的要求深思熟虑。因为在韩国的制作流程里,PD才是最终的剪辑。”《星动亚洲》第二季总导演李靓告诉记者,编剧这一工种,在韩综里是非常重要的存在,“因为导演真的只负责执行,导演在现场是不掏台本的,编剧全部写好后,跟导演来对哪些东西可以执行、哪些不能执行。”
至于具体写些什么,综艺编剧跟影视剧编剧完全不同:综艺编剧不写台词、不写走位、不写艺人如何演出,只负责设计节目流程和规则,至于怎么玩全靠艺人自己。也就是说,编剧只负责挖坑,艺人跳不跳、跳多深、用什么姿势跳,取决于自己。
编剧就是负责各种“脑洞大开”,负责逼死制片和明星。韩国MBC电视台的长寿节目《无限挑战》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镜头:以刘在石为主的明星们常被编剧们各种突破天际的神奇考验和清奇游戏惊得目瞪口呆、上蹿下跳,这档节目的编剧每个礼拜都会提出各种稀奇古怪的创意,比如飞向太空、在汉江中划船和冬泳等等。所以,那些能将这些奇怪念头付诸行动、且从不指手画脚的PD,就是编剧们眼中的完美搭档。
虐时间,虐资历
李靓介绍,在韩国,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编剧,经验是最重要的一点。“从业10年以上才能成为大作家,首先你得做得多;其次要有资源;最后还要拥有代表作,和PD一样,靠收视率说话。”
韩国有专门的编剧培训学院,电视台也有培训机构,但即便经过培训,最后能不能成为编剧也很难说。“很多年前,韩国还不是制播分离的年代,所有综艺都是电视台生产的,PD和编剧都是电视台的人,只是分工不同,有的负责执行,有的负责文案构思。实行制播分离后,电视台只保有核心的执行团队,编剧就变成了个人团队,大作家带小作家,是传承的关系。”
《蒙面歌王》总编剧朴洹瀀会在看书、看电影、看节目时做笔记,“我的手机上有100多个主题,比如前面有个人打哈欠,我就会想是不是能够做个打哈欠的主题。”
“成才”时间长,“修炼”过程苦逼,但优秀的综艺编剧一旦“长成”,回报颇为可观。李靓说:“一个优秀的作家,只要经验和资源足够丰富,报酬就会比总导演还多!”
虐中方小伙伴,虐中方媒体
制作节目时,韩国团队擅长贴身指导,几乎每个岗位都派一名韩方工作人员手把手地“开小灶”。《星动亚洲》中,编剧团队的韩方人员占到了70%,每集都会有十名左右的编剧操刀,中方只有三到四人。从合作初期开始,双方时有矛盾产生——在中方看来,韩国人专业,但缺点也明显,“太过遵守节目流程设计了,有时还会去硬套,不太懂得变通”。
中方团队动“嘴皮子”不成,有时只能“动手”。“比如我们设定了节目框架给韩国编剧,他们觉得太温和了,会来个2.0升级版,我们拿到手再弄个3.0版本出来。到底谁说了算?有点尴尬,互相说服吧……中方团队的态度是,你有好东西我一定要吸收,但中国市场对方不了解,所以一定要听我的。但是呢,也要尊重韩国编剧,绝对不能命令他们。”
韩方团队对中方团队也不是全无意见,他们对中方在开会时酷爱玩手机深恶痛绝,甚至对中方媒体探班时看手机的行为也产生过强烈抗议——录制过程中,韩方会要求现场观众通通不许低头看手机,一眼也不行!韩方工作人员对中方团队的迟到现象也无法理解,“我们说几点开工,是指几点已经架设好一切设备,准备开拍。中方团队的观点是,人到齐了就不错了。”
如何把韩国节目更好地进行本土化改造,也是中韩双方日常“掐架”的内容。李靓以节目中的游戏为例,韩国编剧喜欢通过游戏观察艺人的态度,中国艺人却更关注游戏的输赢,其中的分寸很难把握。“韩国编剧要抖掉明星的偶像包袱,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做好看的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