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那一年,我开始跑步了。一方面是要找一个省时有效的健身方案,让自己有充沛的精力来对付工作和生活; 另一方面,也是想试着看一下自己能否跑完一场马拉松。
那一年,我基本每两天跑一次,状态回升后跑了10公里,感觉也比较轻松。然后,我又制订了一个计划,准备跑一次全程马拉松。不料,在那年冬天的一次练习中拉伤了膝部。彻底休息一周后,再跑膝痛又发作,只能彻底放弃完全静养。到今年,又慢慢开始恢复跑步,跑“全马”的梦想一直没有放弃过。
为什么一直念念不忘?主要是跑步本身很有乐趣。看看小孩,他们激动时,玩耍时,大部分都会情不自禁地跑起来,前后左右,小而无意义地转着圈子。当我在跑步机上跑,在操场上跑,在河堤旁小路上跑,跨过水坑,雨打在身上,风吹在身上,脑海里不时会出现一个无忧无虑的小男孩的形象,那就是我自己。跑步时可以感受体内某处原始的本质涌现,这是肾上腺激素刺激的结果,让人变得更振奋。
跑步,也能够帮助人过上有规律的生活。每周三次跑或者每两天跑一次,这样的计划安排,需要规律的生活来保证。为了坚持跑步,我会根据计划好的跑步时间来安排工作,安排应酬。例如一周跑三次,那么应酬的时间尽量会错开跑步时间,生活也更有条理。
跑步还能培养意志。跑步一定要坚持,哪怕今天可以少跑一点,跑慢一点。所谓坚持就是,首先不要停止跑步,然后就停不下了。这看起来简单,做起来很难。村上春树在 《当我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中写道:“孤独的运动,要靠天性的契合,内心的热爱,严格的纪律性才可以坚持始终”,说的就是这层意思。
有句话说得很好:跑步的时候,在生活中需要承担的责任,需要的身份——父亲、母亲、律师、教师——全都消失不见,只留下最初的人。我们中的一些人会停下,被我们自己震惊,被心跳,被思绪飘零,停下与我们想抛在身后的努力做斗争。
回到“要跑一次马拉松”这个话题,个人觉得长跑是锻炼人意志力和让人成长的过程,慢慢的心态和体质都有改善。很庆幸现在还想跑,既然还愿意跑,就想跑得更远一些,跑得更长一点,看看可以获得什么、发现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