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生殖非万能 须防认识有误区

2016-04-29 11:19 解放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市一妇婴今年完成试管婴儿周期量同比增近50%,专家提醒求子心切者—— 辅助生殖非万能 须防认识有误区

自“全面二孩”政策实施起,人们重新将目光与热情投向生育。2016年伊始,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统计数据显示,该院日均分娩量破百,这一数据仅为全市孕产妇总量的八分之一。

除自然分娩外,“借力”生产者的数量也达到空前高度。一妇婴辅助生殖医学科主任滕晓明说,如今科室每月完成试管婴儿周期量可达350余个,较去年增加近50%。滕晓明说:“他们的共同点是生育年龄偏大,主要集中于70后,甚至不乏60后。”

受到环境、压力、激素、生活习惯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我国育龄夫妇不孕不育发生率持续走高。据2012年中国人口协会《中国不孕不育现状调研报告》显示,我国不孕不育患者占育龄人口的12.5%,这一数据在20年前仅为2.5%至3%。

高龄求子心切不难理解,辅助生殖技术的迅猛发展也给越来越多的家庭带来福音,去年该院全年龄段的试管婴儿成功率突破50%。“这背后有许多隐忧。”滕晓明苦笑说:“试管婴儿不是万能的,希望患者正确认识辅助生殖技术,必要时进行合理规范的应用。”

误区一:要双胎测男女,可定制?

无稽之谈,且有违法律法规

试管婴儿因其人工性,长期被不少人认为是“定制”生育的便捷方式。“科室常遇到一类患者,他们一来就直截了当告诉医生:要儿子、要双胞胎。”滕晓明说,这简直是无稽之谈。

据了解,人类自然分娩情况下的双胎出生率约为1:89,而试管婴儿的双胎率则高达30%至40%,似乎很容易让人将“试管婴儿”与“双胞胎”的概念联系在一起。滕晓明解释,这和人工授精的技术有关,“为更好保证患者的成功受孕,每周期移植胚胎数为2至3个,客观上提高双胎可能,但并非出于患者或医生的意愿选择。”

双胞胎固然令人向往,但从优生学角度而言,双胎妊娠发生早产、新生儿先天不足的概率更大。“有限的空间、羊水、营养供给两个胎儿,势必产生竞争,母体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等并发症的概率也更大。”为此,滕晓明建议,父母不应盲目追求双胎,还可以适当在孕早期进行减胎术,保证优秀胚胎的健康生长。

那么,生男生女的问题是否能通过试管婴儿解决呢?滕晓明坦言,当今技术已可实现在孕前通过胚胎遗传学诊断技术鉴定性别的问题,但仅适用于有基因遗传疾病的患者。“国家卫计委对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及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都是明令禁止的,所以请遵守法律法规,以自然、接受的心态面对未知的宝宝。”

误区二:高龄孕妇不怕,靠试管?

成功率有限,年龄因素最重要

滕晓明直言,他对如今一些关于高龄孕妇成功进行试管婴儿的个案报道持保留态度。“这些报道有时会给大众一种错觉,似乎高龄并不可怕,试管婴儿就能解决问题,事实上,试管婴儿绝非万全之策。”

试管婴儿的成功与否由许多因素共同决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年龄因素。35岁以上的女性卵泡减少、卵子质量逐渐下降,每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仅为5%至10%,与35岁以下50%的成功率有很大差距。他建议,若计划通过辅助生殖技术受孕,请尽早前往医院咨询检查,以免错过时机追悔莫及。

他也指出,如国外前几年报道的“60岁女性诞下双胞胎姐妹”等个案其实并非是她的自体卵子,而是由他人捐赠的卵子与其丈夫精子结合后形成胚胎方移植到她的子宫的。在我国,捐赠者必须为在接受试管婴儿治疗过程中有富裕卵子的群体,“但很少有人在这一时期确信自己能成功受孕,所以捐卵者寥寥。”

除以上最常见的一些误区,滕晓明还补充道,只有满足如输卵管堵塞、卵子或精子质量差等明确医学指征的患者方可做试管婴儿,正规的生殖医学中心对仅为了达到“快、多、好”的生育目的而不符合上述条件者“敬谢不敏”。“有些民营医疗机构追求利益,忽悠不该做的患者去做,最终伤身、伤心也伤财。”他呼吁,未来是否可将患者首个移植周期的治疗费用纳入医保范畴,减轻贫困家庭负担,“每个人的生育权都是平等的,希望更多家庭能顺利拥有自己的孩子,实现生育愿望”。

 

责任编辑:凤凰(QL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