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两家“稻香村” 又争“谁正牌”

2016-04-28 13:56 扬子晚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南北两家“稻香村” 又争“谁正牌”

观前街的苏州老字号“稻香村”。周晓青 摄

最近,因北京消费者“错买”苏州稻香村糕点,北京稻香村控告苏州稻香村商标侵权,把南北稻香村商标之争推向风口浪尖。作为“反击”,苏稻4月20日正式宣布对北稻商标提出无效申请,重申苏州稻香村集团是糕点食品类“稻香村”商标的唯一持有者。4月25日,北稻发表官方声明,声称苏稻有混淆两家产品和服务的嫌疑,4月26日晚间,苏稻公司回应:郑重提醒消费者,集团旗下所有专卖店都挂有源自历史传承的黒匾金字招牌,店内有授权牌,请消费者谨防假冒。

苏稻是南派糕点泰斗

北稻曾两获商标许可授权

记者了解到,稻香村初创于苏州观前街,从1773年以来一直持续经营,至今已有243年的历史,逐渐成为南派糕点泰斗,是1999年国家首批命名的中华老字号。苏州稻香村成立100多年后,南派糕点手艺被传入北京,初称“稻香村南货店”。1984年,北京东城区新建一糕点厂,打出“稻香村”招牌,并发展成今天的北京稻香村公司。

事实上,苏稻和北稻的商标大战由来已久。据了解,1982年和1988年,苏稻在商品分类第30类3006群组饼干、糕点类,分别申请注册成功第184905号和第352997号两件“稻香村DXC”字样商标。1996年,北稻也递交注册申请,在第30类的粽子、元宵、馅饼等中注册了“稻香村”商标。

2003年-2008年期间,北稻、苏稻两家曾有过多次合作,苏稻先后两次给予北稻在糕点类上使用“稻香村”商标的许可和授权,该授权在国家商标局备案可查。

北稻商标去年注册成功

要求苏稻不得再用手写体

到目前,苏州稻香村集团已拥有9家分公司、五大生产基地,门店覆盖除西藏、青海以外的全国各个城市,在北京有5家专卖店。随着苏稻在北京市场份额的不断提高,苏稻和北稻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2006年7月18日,苏稻公司申请注册扇形“稻香村”商标,指定使用的商品为糖果、饼干、面包、糕点、年糕、米果、冰淇淋、谷类制品、面粉制品、含淀粉食品商品。2013年4月2日,国家商评委作出裁定,对苏稻的扇形“稻香村”商标不予核准注册。苏稻公司不服商评委的裁定,先后向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起诉,也使得“稻香村”商标争议轰动全国。

2010年起,北稻公司开始申请注册“北京稻香村”商标,2015年注册成功。随后,北稻反过来向苏稻提起诉讼,以拥有“北京稻香村”商标为由,要求苏稻不得使用手写体“稻香村”,如要使用则需加上“苏州”以示区别。

稻香村商标之争升级

苏稻申请北稻商标无效

今年3月21日,因北京一名消费者“错买”苏州稻香村糕点,北稻召开媒体沟通会,称已向法院提起四宗诉讼,控告苏稻商标侵权,要求苏稻停止使用“稻香村”字号,或者将“稻香村”改名为“苏州稻香村”。

对此,苏州稻香村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坚表示,《商标法》规定,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地名不可以用使用。既然“稻香村”早已被苏稻注册成功,之后“北京稻香村”是如何注册成功的。因此,4月20日,苏稻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对北稻商标提出无效申请,重申苏州稻香村集团是糕点食品类“稻香村”商标的唯一持有者。南北稻香村双方各执一词,本报将持续关注。

责任编辑:凤凰(QL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