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控专家支招 疟疾这样来预防

2016-04-26 11:45 华西都市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疾控专家支招 疟疾这样来预防

“谷子黄,摆上床,上午打谷子,下午打摆子”,这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老百姓对疟疾流行景象的戏称。

其实随着内江市消除疟疾行动工作的开展,这句话已经成为历史。经几代卫生防疫人员的努力,扎实落实监测、媒介控制、健康教育、治疗等措施,内江市疟疾防治工作取得显著的成效,2004年内江市达到基本消除疟疾标准,多年未出现疟疾本地病例。

4月26日是第9个“全国疟疾日”,内江市疾控中心专家提醒,预防疟疾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防止蚊虫叮咬。

输入型病例为主发冷发热为特点

疟疾俗称“打摆子”、“发疟子”,主要有间日疟、恶性疟、卵形疟和三日疟四种类型,是一种严重危害健康的急性传染病,如不能得到及时诊断和有效治疗,可危及生命。疟疾由蚊虫叮咬传播,以周期性发冷、发热、出汗等症状和脾大、贫血等体征为特点。

1963年内江市疟疾发病率为237.98/万,随着内江市疟疾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2004年起内江市未再报告本地疟疾病例,本地病例报告发病率为0,2004年全市达到基本消除疟疾标准,2016年,内江市将申请省级考评,以市为单位达到消除疟疾标准。

消除认识误区出现症状及时就诊

2016年4月26日是第9个“全国疟疾日”,主题为“消除疟疾,谨防境外输入”。

如今部分市民对于疟疾存在的主要误区是对疟疾认识不够。有的市民从疟疾流行区回来后出现疟疾症状,误以为是感冒,自行买药处理;到医院看病后,隐瞒“自己曾到过疟疾流行区”的外出史,影响医生判断,从而延误了病情,加重病情。

预防疟疾关键防止按蚊叮咬

专家指出,疟疾的主要传播媒介是按蚊,在我国主要的传疟按蚊是中华按蚊、嗜人按蚊、微小按蚊、大劣按蚊、日月潭按蚊。防止按蚊叮咬是预防疟疾最有效的方法,尽量避免在按蚊活动高峰期(黄昏和夜晚)到野外活动;若必须在户外作业,可穿长袖衣和长裤,皮肤暴露处可涂抹驱避剂,防蚊叮咬;睡前可在卧室喷洒杀虫剂或点蚊香,可以使用蚊帐、纱窗纱门,蚊香等。

准备出境的市民,在出发前应当了解目的地疟疾流行状况,在疟疾流行区,要防止蚊虫叮咬。需长时间在流行区生活的务工人员等,要对周围生活环境进行灭蚊处理,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在当地进行预防性服药。从境外疟疾流行区归来后,若出现发热、发冷、头痛等症状,应当及时就医,并主动向医生告知外出史、在境外时疟疾的患病及治疗情况。华西城市读本记者 黄晓庆

责任编辑:刘洪昌(QF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