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仿膳饭庄北移 漪澜堂今年有望迎客

2016-04-26 11:27 北京晨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仿膳北移 漪澜堂今年有望迎客

记者昨日从市公园管理中心获悉,本市11家市属公园今年将启动16项文物古建修缮项目,其中香山公园香山寺、北海西天梵境、中山公园社稷坛神厨、神库今年将修缮完工,景山寿皇殿建筑群也将正式启动修缮。另外,在旧址经营了57年的北海仿膳饭庄也正式搬离“乾隆书房”漪澜堂,位于北岸的新址预计下月开业。

探访

仿膳新址5月重张

昨日,记者来到北海公园南岸仿膳饭庄,门口贴出“敬告游客”的通知(如图),格局独特的庭院式古建筑群漪澜堂基本腾空。

北岸的新址外已经搭起了围挡,屏风、厨具、桌椅等堆在院中,部分包间收拾妥当,依然是金碧辉煌、古色古香的风格。工作人员正忙着分类整理物品、清洁卫生。据仿膳饭庄总经理郑江介绍,5月中下旬,仿膳饭庄将重新开张,新的饭庄同时会恢复“仿膳茶社”,提供老北京茶点。新址将利用北海电瓶车、游船等,开展皇家船宴,在内容和形式上恢复婚宴寿宴,增添文化内涵。“餐饮在一定期限内需要硬件改造,在原来的古建里受到局限,饭庄迁出有利于饭店的硬件改造,也保护了文物群。”

变迁

漪澜堂将恢复原貌

仿膳之前所在的漪澜堂景区建于乾隆十六年(1751年),是仿照镇江金山寺所建造。景区内包括漪澜堂、碧照楼、道宁斋、远帆阁、晴栏花韵、戏台等院落。漪澜堂为乾隆帝读书之处;道宁斋为清代皇帝与御用文人吟诗咏文之地;远帆阁、碧照楼为登高赏景之所;晴栏花韵为看戏房。

1959年位于北海北岸的仿膳饭庄搬迁至漪澜堂,在此经营清宫菜肴及冷热点心等。1999年,周舜武等十位北京市政协委员联名提交将仿膳饭庄迁出北海的提案,认为仿膳饭庄对古建筑群和周边环境造成破坏。但也有反对者认为,新中国成立后曾有多位国家领导人多次光顾仿膳,几十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也先后慕名而来,仿膳已是北海的重要标志物之一。

如今各方想出了一个“折中”的方式,仿膳饭庄迁出漪澜堂,但不搬离北海。漪澜堂将恢复原貌,琼华岛景区清乾隆时期盛况得以完整再现。据介绍,北海公园将于年内在漪澜堂景区开展展览活动,并尽快向游人开放。漪澜堂将展出的清康乾盛世时期的漪澜堂建筑群历史文化展,道宁斋将展出清乾隆皇帝文化生活展,远帆阁将展出皇家御膳文化展。公园将逐一立项治理、修缮,恢复漪澜堂景区的原真性、完整性。

■仿膳三问

仿膳与北海公园关系?

据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服务管理处处长王鹏训介绍,仿膳饭庄与北海公园有很长的历史渊源,曾经它的行政隶属归北京市服务局,它的党、工会、共青团的关系归北海公园。随着历史演变,此次腾退前,仿膳饭庄属于租用北海公园房屋开办商业服务功能的单位。租期为一年并不断顺延。

北岸新址此前为御膳饭庄,是北海公园自己经营的饭庄,与仿膳饭庄功能相似,人员退休后,房屋用于其他单位租用。这些房屋为上世纪80年代左右所建,不属于古建筑。如今,这个租用的单位已经搬离,仿膳饭庄正好搬来此处。

仿膳为何不搬出北海?

王鹏训说,历史名园的恢复和使用,并非一定要恢复到皇帝使用的原状。在保护古建的基础上,也要考虑市民、游客的使用。北海仿膳从漪澜堂搬到御膳堂既退出了中轴线建筑,恢复文物原貌,又考虑北海公园每年七八百万游客入园后餐饮服务等问题。

其他占用古建的单位如何考虑?

王鹏训说,现在占用古建有两个情况,一是建国初期由于当时的地域分割,有一些不属于园林的单位还在使用园林的房屋,这是历史的问题,现在在产权变化中可能是重要的问题,不过乐观的是,目前腾退力度正在加大。另外,园林系统自己也有利用古建从事经营活动的情况,比如听鹂馆已经在做腾退准备,颐和园的北如意门大概有1000平方米的建筑,不是古建,正在从事餐饮功能,目前已经分流了一批游客,将为听鹂馆改造奠定基础。北京晨报记者 张璐

责任编辑:刘洪昌(QF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