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连降仍扩产,招股书多处存疑 武进不锈IPO疑云

2016-04-25 10:09 北京商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近日,江苏武进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进不锈”)披露了招股说明书,营收增长现瓶颈以及业绩的连年下滑,似乎意味着武进不锈的上市时间点选得并不好。

虽然公司近几年的产能利用率从未出现过满负荷运行状态,但武进不锈依然拟在上市后押宝扩充产能,试图扭转业绩下滑的态势。与此同时,公司的招股书中多处数据存在明显错误,诸如在2014年武进不锈的人均薪酬已经高达7.6亿元,而在2015年公司高层岗位的平均工资范围在10.68亿-31.08亿元之间。此外,武进不锈在招股书中披露的2013年采购数据也与其第一大供应商所提供的数据不符,相差金额达823.91万元。而这一切都为武进不锈的IPO之路蒙上了一层阴影。

尴尬的上市时机

对于武进不锈而言,在业绩连续三年下滑的情况下选择上市,似乎并不是最好的时间点。

招股书显示,武进不锈的主营业务为工业用不锈钢管及管件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主要应用于石油、化工、天然气、电力设备制造、造船等行业领域。据一位不锈钢管行业人士介绍,武进不锈、久立特材以及永大不锈钢一直被看做是不锈钢管行业内的第一阵营。招股书中也显示,在2014年,国内不锈钢管行业内市场份额第一的是久立特材,占3.19%;武进不锈排名第二,市场份额为2.52%;永大不锈钢排第三,市场份额为2.32%。

近三年来,武进不锈的业绩正在走下坡路。财务数据显示,2013-2015年,武进不锈的营业收入出现滞涨的局面,分别约为16.3亿元、16亿元和16.16亿元,同期对应的净利润更是连续下滑,分别为1.84亿元、1.47亿元和1.36亿元,近三年的时间里武进不锈的净利润累计下滑了约26.2%。

“下游行业的低迷导致不锈钢管行业近几年大环境不好,销售价格和产品毛利率都出现了下滑。”上述业内人士称。招股书显示,武进不锈最主要的产品为无缝管和焊接管,而这两类产品近三年的平均单价确实出现大幅下滑。其中,无缝管的年均销售单价三连降,由2013年的39.6元/千克一路降至2015年的36.23元/千克。而焊接管2015年的平均单价为25.47元/千克,较2013年的28.29元/千克大幅下滑了约10%。

在公司营收增长出现瓶颈的时候,公司的营业成本却一路上涨,最终导致公司综合毛利率一路下滑。数据显示,武进不锈的营业成本由2014年的12.2亿元大幅增长至2015年的12.7亿元,同比上涨约4%,而同时期对应的营业收入涨幅仅为0.5%。

此外,较高的资产负债率也使得公司存在一定的财务风险。招股书显示,2013-2015年武进不锈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46.13%、47.87%和39.25%,而近三年同行业上市公司平均资产负债率分别为34.59%、32.74%和28.66%(由于部分可比上市公司未披露2015年年报,因此可比上市公司的数据均为2015年三季报数据),由此不难看出,武进不锈的资产负债率一直高于同行业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公司未上市,融资渠道一定程度上受限,同时融资成本也相对较高,对公司的经营造成了一定的束缚。”北京中税税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税务经理王伟称。

募投项目押宝扩产能

虽然业绩出现一路下滑,但武进不锈仍在考虑着通过募集资金扩大公司产能。

公司拟募集资金约8.48亿元,分别用于“年产3500吨特种不锈钢钢管”、“年产6000吨油气输送用不锈钢焊管”、“研发中心升级改造”和“补充流动资金”四个项目。其中,补充流动资金约为4亿元,占拟募集资金总数的约47.2%。“将近一半的募集资金用来补血,可能说明公司的资金链较为吃紧。”一位业内人士如是说。

与此同时,公司还准备分别募集2.38亿元和1.78亿元投入到“年产3500吨特种不锈钢钢管”和“年产6000吨油气输送用不锈钢焊管”两个项目中去。相当于将累计为公司新增9500吨的产能。然而,近三年来,武进不锈的产能利用率从未达到过满负荷运行状态。

招股书显示,2013-2015年,武进不锈最主要的两大类产品无缝管和焊接管的年产能分别为4万吨和2万吨。而近三年来,公司两大主要产品的产能利用率均未超过90%。其中,无缝管2013-2015年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79.18%、88.34%和78.21%;而焊接管2013-2015年的产能利用率相比之下更低,分别为76.5%、68.58%和71.84%。综合来看,武进不锈近三年来主要产品的合计产能利用率分别为78.29%、81.75%和76.09%。

据了解,武进不锈采取的是“以销定产”的管理模式。数据显示,在2014年和2015年,武进不锈主要产品的合计产量分别约为4.9万吨和4.57万吨,不难看出公司的产量出现了下滑,同比下滑幅度约为6.9%。而上述业内人士认为,在产量明显下滑的情况下,公司仍试图通过募投项目扩大生产规模或存在一定的经营风险。

招股书出错“闹笑话”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商报记者发现,武进不锈的招股书中多处出现了极为明显的常识性错误,从而导致公司所有员工的年薪都在亿元之上。

在介绍公司的薪酬制度和收入水平时,招股书中共列举了“公司各级别的岗位工资范围”、“公司各个岗位的年度人均薪酬”和“公司人均薪酬及与当地平均工资水平比较情况”三个表格,其中,前两个表格的单位备注为“万元”,而第三个表格备注的单位为“万元/%”。若结合表内的数据来看,则呈现出武进不锈的薪酬制度可谓是“国内第一”。

诸如,在“公司各级别的岗位工资范围”表内,2015年公司普通岗位员工的工资范围为“33000-48000”,在配合以表格外备注的“万元”单位,则意味着武进不锈去年普通岗位职工的薪酬范围为“3.3亿-4.8亿元”之间,而高层岗位员工去年的薪酬就更加难以想象,高达“10.68亿-31.08亿元”。剩余的两个表格内所呈现的数据也均如此,甚为离奇。而实际上,前两个表格正确的单位应该是元,而第三个表格的正确单位应该为“元/%”。

“应该是中介机构在编撰招股书的过程中使用了此前的模板,或者是笔误,但在招股书中出现如此明显的常识性错误并不多见。”王伟称。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则认为,如此低级的错误不仅使中介机构的专业性遭到了质疑,还可能让投资者对招股书的认可程度大打折扣。招股书显示,武进不锈的保荐机构为东方花旗证券有限公司。

2013年采购数据存疑

除了上述明显的常识性错误之外,北京商报记者还发现,在武进不锈的招股书中2013年的采购数据存在疑问。

招股书显示,永兴特钢一直是武进不锈的主要供应商之一,在2013年和2014年永兴特钢一直是武进不锈的第一大供应商,而武进不锈向永兴特钢采购的内容均为圆钢和荒管。其中,2013年武进不锈向永兴特钢的采购金额约为3.6559亿元,占当年武进不锈采购金额总数的34.73%。而在2014年,武进不锈向永兴特钢的采购金额约为3.518亿元,占当期采购总金额约26.2%。

武进不锈IPO疑云

然而,北京商报记者通过比对永兴特钢在招股书中公布的相关数据之后发现,两家公司公布的数字金额存在较大的差距。永兴特钢招股书显示,在2014年武进不锈为公司的第二大客户,当期公司向武进不锈实现销售收入约3.518亿元。这个数字与武进不锈在其招股书中公布的2014年向永兴特钢的采购金额一致。

但在2013年,两家公司公布的数据却产生了较大的差异。永兴特钢招股书中显示,2013年公司的第二大客户仍然是武进不锈,当期向武进不锈实现了约3.738亿元的销售收入。而在武进不锈的招股书中,其显示的当期向永兴特钢采购的金额约为3.6559亿元。由此可见,在2013年两家公司针对同一数据的统计竟然相差了约823.91万元。而在王伟看来,这也意味着两家公司各自在招股书中所披露的数据,至少有一组是不准确的。针对上述疑问,北京商报记者曾于上周发函采访武进不锈,但截至记者发稿,对方仍未做出回复。

北京商报记者董亮/文李烝/制表

责任编辑:李继业(QF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