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妈逼出超级奶爸 要学学这个大智若愚的高学历媳妇

2016-04-24 19:02 今晚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大智若愚的高学历媳妇

“最佩服小林,不仅工作能力强,情商还高,老公是超级奶爸。”每每提到林女士,办公室里的同事总是赞不绝口。但当记者向林女士取经时,她却告诉记者,自己也曾经历过一段带娃焦头烂额的低谷期。

原来,秉着“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林女士在刚刚生完孩子的那段时间凡事亲力亲为。可慢慢地她却发现,孩子就是“眼珠子”,自己那套育儿理论和实践想得到全家认可,难如登天。尤其是老公,对女儿的大事小情都有自己的看法,弄得林女士还要跟老公掰扯。

后来,女儿出了百岁儿,她主动调整策略,自己往后退,让老公来当一把手。凡是老公关心的、能干的,都归老公管。本来生孩子前家务活儿俩人各有分工,像擦地、买电等体力活儿一律归老公。现在,既然老公愿意带孩子,林女士就主动退让,自己包圆儿家务活儿,以支持老公多陪孩子。

“孩子是我身上的肉,不管我是不是亲自带,我都爱,而老公更需要锻炼。”林女士笑道,“横竖都是为孩子好,出不了什么大格,不如让他试试。”有时林女士一带娃,家里人还都说“你没他爸带得好”。老公听了,信心满满,林女士自然就顺坡下,让他能者多劳。

如今,林女士的女儿已经三岁,孩子的父亲却从未缺席过孩子的每一次打针、体检。因为父爱爆棚的他不仅觉得孩子跟自己最亲,更打心眼儿里觉得“媳妇弄不了孩子,孩子打针一哭,只有我能处理”。

林女士私下对记者说,“其实自己嘛都能干,宗旨是大智若愚。只要能把他爸培养出来,让孩子多得到爸爸的爱,我哪怕忍让点、多干点家务,也心甘情愿”。

亲子活动一次不落的奶爸

宋先生的女儿今年四岁,每次小两口带孩子出去玩或是吃饭,大多是妈妈看手机,爸爸喂饭。一问之下,原来从小就是如此,从女儿一岁多上早教时,宋先生便开始独挑大梁。当别家的孩子都是妈妈带时,唯独他家,爸爸负责带娃,妈妈负责“观赏”。

“别看他现在奶爸当得尽职尽责,其实一开始,他也不认头。”孩子妈妈刘女士坦言,因为老公自己开厂子,她对丈夫每月上交的工资曾设置了“高门槛”。可现实是,只要老公一多陪孩子,就容易错过很多应酬,甚至失去合作项目,老公自然“没好气儿”,有好几次,老公想撂挑子。

“也就是那时候,我向老公说软话,告诉他陪伴女儿比挣钱更重要,让他少交些家用,多陪陪孩子。没想到这招真灵。打那之后,他陪孩子上早教班、周末参加亲子活动几乎场场不落。”刘女士笑道,“多亏我笃定培养、支持他带娃,他才从来没有因为应酬而忽视女儿。现在,还真发现女儿是爸爸‘上辈子的小情人’,这父女俩感情好起来,连我都忍不住吃醋。”

谈话间,一家三口其乐融融。作为“懒”妈妈的一员,刘女士靠“偷懒”、让步不仅培养出超级奶爸,更让一家人互相付出,彼此靠得更紧。

编辑点评:只为父爱不缺席

世上没有哪个妈妈不爱自己的孩子,可有时候,正是因为对子女无微不至的疼爱,她们万事一手包办,不仅自己身心俱疲,更常常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事儿引发家庭战争,连孩子也因为爱的天平倾斜而缺失父爱。

前文中提到的那些“懒”妈妈,虽然表面上大大咧咧,把孩子交给爸爸带,但从更深层次上看,她们的不作为却处处体现出母亲的良苦用心。孩子是妈身上掉下的肉,“懒”妈所做的每个决定也无不是为孩子考虑。她们之所以“偷懒”,心甘情愿被扣帽子、被指责当妈不合格,不是因为不爱孩子、消极懒散,而是因为想给孩子成长中应有的父爱,逼老公学会表达,不让父爱缺席成为家庭教育的遗憾——虽然这个过程中需要跟老公拉锯战、斗智斗勇,但为了孩子,这些聪明妈妈觉得值得。

责任编辑:李继业(QF0004)